第二章 竹隱施慈(1 / 1)

在雲城的城南附近,沒有什麼李大夫。倒是有一座竹林山,這山腰中矗立著一座小小的寺廟。名為竹隱寺,這雲城中鮮有人知。也不知是什麼時候建立的,隻是偶爾會有和尚下山化緣,這才有幾人知道竹隱寺這個地方。

相傳,這竹隱寺的起名寓意是:“能在這青山竹林中,隱身修心,忘卻塵世,唯修安寧。”冬天的寒風飄雪也未曾影響這裏的清靜幽雅,山門前年輕的僧人掃著雪,絲毫不抱怨積雪竟如此多。

山門內,一些僧人撚著佛珠,敲著木魚,虔誠的唱誦著佛經,不理會外麵的紛爭和塵。而在某一間禪房內,正躺著素衣書生和嬋兒,在床的周圍圍著兩三個僧人,這兩三個僧人簇擁著一個已經上了年紀的老僧。

那老僧雙手合十,並不緩不慢的說:“淨緣,快去通知火頭僧,準備幾盆熱水,你去拿毛巾和剪刀。這位女施主眼看就要臨盆了。”淨緣雙掌合十,便出了禪房。

那老僧又說:“淨憤,你去請山下的李婆婆來,步程要快。”淨憤也迅速出去了,他又說:“淨塵,你將這位男施主抬到靜心堂去,取一點放生池的水,再喂他些東西,並且讓他睡上一覺。他不過是驚嚇過度,暫時暈厥。補回體力即會蘇醒。”

淨塵點頭,將書生背在身上,並送往靜心堂。老僧看著二人,又頷首仰望天空,道一聲阿彌陀佛。這日,竹隱寺打破了往日的安寧,寺內上下開始忙碌起來,隻為等待那對夫妻的起死回生和新生的啼哭。

終於,李婆婆到來,在僧人的引領下,到了接生之處。不知換了多少條毛巾,熱水不知道換了多少盆。不知不覺中,星星已經代替了白雲,日月輪轉,一聲啼哭響徹整個竹隱寺。

所有的僧人,同時會心一笑,不再擔憂了。他們再忙碌也不抱怨,隻是繼續幹著自己的活,念著自己的經,祈禱的祈禱,唱誦的唱誦。雪已經漸漸地變小,竹隱寺又迎來了一陣子的安寧。

“太好了,母子平安。”李婆婆沾滿的鮮血的雙手都未來得及洗便出來報了喜訊。一直在門外等待的方丈嚇得連道兩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李婆婆看了看自己的手,尷尬的笑笑,拿起搭在手上的毛巾,擦了擦雙手。說:“哈哈,是我疏忽了,方丈。您別在意。”方丈這才緩緩睜開雙眼,回應:“施主言重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這用完齋飯再走吧。”

李婆婆笑著擺擺手:“不用啦,我家裏還煮著餃子呢。”忽然一拍大腿,驚了方丈,喊道:“哎喲喂!糟了糟了,餃子要成片兒湯了。我得趕緊回去看看。”

送走了李婆婆,方丈帶領所有僧人去大雄寶殿,念誦平安經文,感謝菩薩。此時,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淨塵來到大雄寶殿,說:“方丈,男施主已醒。可是情緒有點激動,難以安寧。”方丈隻道:“引我去,徒兒們,你們在此唱誦。”

還未到靜心堂內,就已聽到書生大喊:“嬋兒!嬋兒!嬋兒!你們把我的嬋兒弄到哪裏去了?”方丈推開門,說著:“施主切莫激動,否則又傷了氣血,再難調和。”

不知怎麼,書生見到這位老僧,再度發問:“請問師傅,我的娘子在哪裏。”方丈雙掌合十,道一聲阿彌陀佛,回應:“施主放心,尊夫人安然無恙,並且生了一個貴公子。母子平安。”

書生將這前因後果,仔細思想,便給方丈磕頭,連連道謝:多謝方丈救命之恩,藍起替拙荊和犬子拜謝你了,大恩大德,沒齒難忘。”

眼中已有淚水,方丈連忙扶起書生,說道:“施主言重,折煞老僧也。”藍起用衣襟擦了擦淚,問:“師傅,可否帶我去見見我的孩子和夫人。”方丈雙掌合十,點了點頭。

半晌之後,抱著繈褓中的孩子。隻見這孩子唇紅齒白,眉梢眼角藏著些許秀氣,不停的撥弄著自己的手指,好不可愛。方丈笑道:“恭喜施主,雙喜臨門。”藍起疑問:“何來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