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夫妻謝僧(1 / 1)

方丈輕輕一笑,說道:“一來是慶賀藍施主喜得麟兒,二來便是此子骨骼清奇,文風藹藹,是狀元之相啊。”

藍起聽完之後哈哈大笑,劫後餘生和迎來新生的喜悅合在一起,笑的一時合不攏嘴來。高舉繈褓中的孩兒,大喊道:“狀元相!狀元相!藍雪麟,狀元相。”

可欣喜之餘,心中閃過一絲憂鬱。一拍腦門,口中罵著:“真是負心的漢子!怎把嬋兒放在腦後?”於是抱著孩子快步走進房中,看看妻子狀況如何。

禪房內,檀香冉冉。左側擺著一副香案供桌,供桌上擺著供果。檀香上,供的是一副喃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她莊嚴肅穆,眼神下,隻是四個字,普度眾生。

嬋兒安靜的躺在那裏,有幾捋秀發被汗水濕透,有些繚亂的貼在鬢角上。本來麵無血色的臉龐現已經有了幾分紅潤。

藍起走到她的身邊,在她身旁坐下。用手整理了一下頭發,她的雙眼漸漸蘇醒。她看到了心愛的人,想著昏迷前的一個承諾,輕聲問:“相公,我們的孩子出生了嗎。”

藍起見她終於睜眼,興奮不已,趕忙一手抱著孩子給她看,一手慢慢的扶起她,回應著:“嗯,你看,我們的孩子多可愛。”嬋兒看著孩子,用手觸碰著孩子笑起來的酒窩,感覺到很滿足。

藍起說:“孩子,看,這是你娘。你看你娘生你多辛苦,以後不準欺負你娘。否則你爹我絕不饒你哦。”嬋兒看看孩子,又看看藍起,一臉滿足。那孩子也在兩人的逗弄下,變得嘻嘻哈哈。一家三口,和樂融融,沉浸在幸福喜悅中。

三日後,藍起夫妻準備動身下山,辭別竹隱寺。方丈怕天有不測風雲,於是便派淨緣早早下山叫了馬車來,並囑咐淨憤去李婆婆家要了兩件鬥篷,以供藍起夫婦抵禦寒冷。

藍起夫婦見方丈如此悉心照料,趕忙下跪拜謝,藍起說道:“方丈救命之恩我藍起一家沒齒難忘,日後一定年年來竹隱寺上香,報答此恩。”方丈趕忙扶起,雙掌合十,口念佛號:“阿彌陀佛,藍施主,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老衲不過在餘生多積了一份功德,施主不必掛懷。”

他看了看天,繼續道:“施主,快快與夫人公子上車吧。天色晚了,便看不清下山的路了。”藍起夫婦又再三道謝,這才登車下山。馬車漸行漸遠,竹隱寺方丈帶領一眾僧人,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至此,竹隱寺又恢複了一片安寧。

藍起夫婦回家後,感上天恩德,方丈援手。決心懸壺濟世,救濟眾生。藍起放棄功名,棄文從醫,也以求生計。

嬋兒本也想學醫,可無奈自生下麟兒後,體質轉差。隻能學些調理之術,在家修養,相夫教子。不過夫妻二人唯一的心願便是,此子生來不易,希望可以借竹隱方丈吉言,將來高中狀元,光宗耀祖。

轉眼,雲城的城南處,有了這麼一座醫館。醫館並不大,中等一座小樓,青色瓦片整齊排列。門前撐著兩根小紅柱子,柱子上掛著一副對聯。左邊寫著:“竹恩綿綿難回灌。”右邊寫著:“雲誌浩浩救世患。”門前是一副素簾。樓前豎著一張小旗,那旗在風中飄揚著四個字:“藍家醫館。”

聽說這個藍家醫館有個規矩,這醫館的東家,也就是大夫。全年不休診,及時治好方罷。這幾年,雲城已救了一群人,在城內有了一片小小的名聲。每年九月二十五這一天,全天義診。而九月二十五這天,正是藍雪麟的誕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