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美國的時刻30(1 / 2)

改造資本主義 違憲的《全國工業複興法》

時勢造英雄。最壞的時刻,就是偉大的變革者誕生的時刻。

在上任的頭幾天就頒布《緊急銀行法》穩定了金融秩序之後,羅斯福開始對整個資本主義製度揮起了手術刀。從1933年3月9日到6月16日,羅斯福以疾風暴雨式的速度製定了十幾項法案,“百日新政”之說由此而來。

《紐約時報》1933年6月17日頭版,名為《總統啟動複興計劃,簽署銀行、鐵路和工業法案》的文章是這樣開頭的:“史無前例地在和平時期對國家經濟生活采取控製做法的羅斯福總統,今天開始將其從蕭條中複興的計劃付諸實施。在兩個小時之內,他簽署了國會的數個法案,使他獲得了控製工業、協調鐵路以及啟動耗資33億美元的公共工程計劃的權利,隨後拉開了積極實施諸如此類重大措施的序幕。”

人民已經將權力毫無保留地交給了羅斯福,而羅斯福沒有浪費這些權力。

在這一天,包括《格裏斯斯蒂格爾銀行改革法案》、《農業信貸法案》、《征稅法案》、《全國工業複興法》等重要法規都被通過。

公共工程署成立,這個機構負責通過投資興修水利、建設州際高速公路、植樹造林、整治國土等項目創造就業。

在通過的法案中,最重要的就是《全國工業複興法》。根據《全國工業複興法》,聯邦政府成立了國家複興管理署,指導勞資雙方訂立本行業的“公平競爭法規”,要求各工業部門製定生產規模、產品價格、市場分配、工人工資標準及工時數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費者共同監督生產。如果發現企業有違規行為,總統有權吊銷其營業執照。

複興署的官員們為工業複興法實施設計了儀式化的“藍鷹”標誌。圖案是一個一腳踩著齒輪、一腳踩著閃電的雄鷹,鷹下麵的一行字是“我們各盡其職”。《全國工業複興法》規定,凡是自願遵守法規的企業被允許在其產品上貼“藍鷹”標誌。幾周之內,250萬雇主簽署了這個法規,全國近90%的企業參加了藍鷹運動。

羅斯福在為《全國工業複興法》所作的長篇發言中表示,該法案的執行將有望在短時間內創造100萬個就業機會。他號召各行各業的雇主們多多合作,減少工人的工作時間,以盡量多雇一些人。

“總統說,該方案對企業和工人都是一種挑戰,他保證政府對雙方都有所保護,防止不公平的做法。”《紐約時報》報道中的這句話的現實背景是,在此之前,美國政府的基本立場是站在雇主一方的。現在政府宣稱自己站在中立的立場上,實際上是對過去立場的背叛。這一法令理所當然引發了企業家階層和保守勢力的反對。但基於羅斯福當時獲得了民眾的擁戴和崇拜,沒人敢於站出來反對這一法案。

“《全國工業複興法》或許會被作為美國國會迄今為止製定的最重要、最具深遠意義的法規而載入史冊。它代表著有利於美國繁榮穩定的最大努力。”羅斯福這樣評價他一手推進的這部法律。

《全國工業複興法》的真正內涵是,通過製度的約束,強製企業維護工人的權利和尊嚴,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其中影響最深遠的一條是法案的第七條第一款:“工人有組織和通過他們自己選擇的代表進行集體談判工資的權利。不得限製工人以不參加公會作為受雇條件。雇主應該遵守總統批準的有關工資、工時的規定。”

在今天,中國的中華全國總工會推行的最重要的一項工會工作,就是工資的集體談判製度。羅斯福不會想到,一項挽救資本主義製度於水火的美國法令,在幾十年後仍然成為一個後發大國推進社會公平、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不二法寶。

在巨大的危機麵前,當年的傑斐遜總統的政見、也是大多數美國人的堅定信念——“管得最少的政府便是最好的政府”被拋到九霄雲外。有人私下裏議論,美國已經被赤化,成為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其他的人回答是:“那又怎樣?”美國學者狄克遜·韋克特在他的《大蕭條時代》一書中這樣評價道:“在新政的這段蜜月期裏,總統和人民之間是真正的愛情婚配,雙方也許都有少許的不理性,相信對方是絕對可靠的——但話說回來,愛情畢竟是超越邏輯的。”

差不多兩年之後,美國人恢複了邏輯。1935年5月27日,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全國工業複興法》違憲。但該項法案所倡導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千萬普通勞動者被喚醒,用組織工會和罷工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全國工業複興法》賦予了工會新的曆史地位。約翰·劉易斯任主席的美國礦工聯合會成為推動工會發展的急先鋒。劉易斯曾參與製訂《全國工業複興法》的勞工條款,並相信該條款能夠促進整個勞工運動的複興。他派人員到全國各礦區宣傳,以羅斯福的名義號召工人參加工會。他們取得了成功,在《全國工業複興法》實施的兩年中,工會會員增加迅速。橡膠工人、電氣工人、銅礦工人、石油工人、記者、旅館和飯店服務員也都組織起了自己的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