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涇渭分明的較量(1 / 3)

赫魯曉夫第一次訪華,毛澤東坦率地對他說,你可以到任何一個地方去看,去走。聽到這樣的允諾,赫魯曉夫胃口大開,不少臘肉和火腿進了他的肚子

1954年,周恩來從日內瓦回國後,過了兩個月就是我國五周年國慶節。這年我國在國內、國際大搞和平運動,因而國慶節洋溢著慶和平、祝勝利、頌團結、讚友誼的和平安定的歡樂氣氛。在車站、機場、天安門廣場、金水橋前擺設了各種各樣的鮮花。外賓看到中國團結、和平、安定、繁榮昌盛,對世界和平和人類命運前途也增加了希望和信心。

赫魯曉夫率蘇聯政府代表團於9月29日到達北京。毛澤東和周恩來親自前往機場迎接,這是毛澤東少有的舉動。當時參加中國國慶的還有許多國家的元首,但毛澤東都沒有去機場迎接。可見在中蘇關係正常時,我國領導人還是非常珍惜和蘇聯老大哥的友情的。

對於赫魯曉夫,廣大的青年讀者可能對他不是太了解,在這裏有必要對他的曆史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赫魯曉夫比毛澤東小1歲,出生在1894年。

他的出身與毛澤東不同,毛澤東是一個農民的兒子,赫魯曉夫是一個礦工的兒子。他信仰共產主義比毛澤東要早,1918年,他就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

此人很有點工農幹部的味道,說話有些粗魯,辦事也不思前想後,說幹就幹。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有時甚至做出一些有失身份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工農幹部的優點和缺點都十分突出。

按照"台階論"的說法,他倒是一級一級幹上來的,不是坐火箭上來的。對此赫魯曉夫本人也引以為榮,經常和別人說,我當州委書記時如何如何。

在斯大林時期,他就是蘇聯共產黨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了。

他對斯大林的吹捧也是事實,我們當年在批判他時的那些話雖有點過頭,但大致還是那麼回事。

斯大林的去世,給他提供了一個在蘇聯政治舞台上大顯身手的機會。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馬林科夫接任部長會議主席,但不到兩年,他就被赫魯曉夫搞掉。這其中有很多方麵的原因,但我們也不能不說赫魯曉夫還是有些手腕的。

同年9月,蘇共中央全會正式選舉赫魯曉夫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後來他在蘇共中央全會上作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秘密報告"-這當然是後話。

赫魯曉夫這次訪華,主要是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周年的慶祝活動,還要參加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的開幕式。但這些東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會談。

這是他們第一次坐在一起,共同商討中蘇兩個社會主義大國的事情。

從當年的報紙雜誌上,我們看到了這次會談的成果:

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政府關於中蘇關係和國際形勢各項問題的聯合宣言》。

2.《關於對日本關係的聯合宣言》。

3.關於"蘇軍從旅順口海軍基地撤退,1955年5月31日之前將該基地交由中國完全支配"。

4.關於將1950年、1951年創辦的4個中蘇股份公司中的蘇聯股份自1954年1月1日起完全交給中國。這四個公司分別是在新疆境內開采有色及稀有和貴重金屬的公司,在新疆境內開采和提煉石油的公司,在大連建造和修理輪船的公司和民航公司。這些公司中的蘇方股份由中方用出口貨物在數年內還清。

5.簽訂中蘇科學技術合作協定。

6.中蘇修建蘭州-烏魯木齊-阿拉木圖鐵路並組織聯運的協定。

7.中蘇蒙修建集寧到烏蘭巴托鐵路並組織聯運的協定。

8.蘇聯為中國提供5.2億盧布長期貸款的協定。

9.幫助中國新建15個工業企業和擴大原有的141項企業的供應範圍的議定書。

應該說,蘇聯政府代表團這次訪華,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一定的實際利益的。

在中蘇舉行的雙邊會談中,毛澤東與赫魯曉夫有不少直接對話。據有些當事人回憶,他們的對話也頗有意思。

毛澤東說:"國際形勢總的來說對我們是有利的,首先是各國人民積極地行動起來了,抬起頭來了。帝國主義的威風被煞下去了好多,不像以前那樣囂張、盛氣淩人、輕舉妄動了。實際上,他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赫魯曉夫接著說:"帝國主義卻沒有睡大覺,而是天天在蠢蠢欲動,在圖謀不軌,想達到他們的罪惡目的。誠然他們的氣焰的確沒有以前那麼囂張,但他們確實在活動著。"

毛澤東說:"十根指頭被切去了兩根,而且切去的是大拇指,手力畢竟不如以前了,大大削弱了,甚至減去了一半力量。總之,形勢是好了,對我們是有利的。"

說到這裏毛澤東停了一下,接著說:"自然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自己的警惕性。我們現在有一個和平建設時期,應充分利用它,進行經濟建設,大力發展生產力。不過這個時期究竟有多長很難說,因為這不是由我們的主觀願望所決定的。如果我們有20年的和平建設時期來發展經濟,那麼戰爭的危險性就會減少很多,甚至可能打不起來了。過二三十年後,如果帝國主義要打,那就是結束帝國主義存在的時候了。但究竟是經過一場大戰來結束戰爭,還是由於人民力量、和平力量強大,從此戰爭打不起來,這還要看看。"

他們的看法自然有些差異。

赫魯曉夫主動問毛澤東:"你們對我們還有什麼要求嗎?"

毛澤東的回答很有點藝術性,他說:"關於這方麵的事情,雙方的專家天天都在接觸和交談。他們相互協作,交換意見,協商解決問題,事情能辦通。"

說到此處,毛澤東又停頓了一下,說:"我們對太陽能、核武器感興趣。今天想同你商量,希望你們在這方麵對我們有所幫助,使我們有所建樹。總之我們也想搞這項工業。"

這太出乎赫魯曉夫的預料,他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當翻譯把這話全部翻譯出來後,他呆了好一會兒才說:"搞那個東西太費錢了。"

看看毛澤東不以為然的神色,他又解釋說:"我們社會主義大家庭有一個核保護傘就行了,無須大家都來搞它。毛澤東同誌,你不知道哇,那個東西既費錢又費力,又不能吃不能用。生產出來後還得儲存起來,不久又過時了,還得重造,太浪費了。"

毛澤東不說話,中國方麵其他人也不說話。

赫魯曉夫又說:"目前你們不必搞這些東西,還是集中力量搞經濟建設,發展與國計民生有關的生產,改善人民的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比搞原子彈好。假使目前要搞核武器,把中國的電全部集中用在這方麵是否足夠還很難說。那麼,其他各項生產事業怎麼辦?國計民生怎麼辦?但你們如果十分想辦這件事,而且是為了進行科研,培訓幹部,為未來新興工業打基礎,我們可以幫助先建設一個小型原子反應堆。這比較好辦,花錢也不太多。這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借這個條件培訓幹部,也可以派一些有基礎的人員到蘇聯學習、實習和深造。你們以為如何?"

毛澤東回答說:"也好,讓我們考慮考慮再說。"

赫魯曉夫又說:"我們聽說,中國人民在解放以後,生活上有了保障,這是可喜的一麵。但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要求是與日俱增的。我經常想,你們這麼多人口,如果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麵都伸手向國家要,我看很難應付得了。然而不管怎樣,這的確是國家應該解決好的首要問題。在西方,這個問題如果不能擺在首要位置加以妥善解決,那日子是過不好的,甚至是過不下去的。"

毛澤東點點頭,說:"我們之間在對外方麵和國際活動中,多進行磋商,協調步調,一致對外;在對內方麵和生產建設上,則互相幫助,互通有無,互相協作。這不很好嗎?"

聽毛澤東這樣說,赫魯曉夫很高興,他拿起桌上的一個杯子,舉得很高很高,說:"好!好!"

毛澤東很坦率地對赫魯曉夫說:"你第一次到中國來,可以到任何一個地方去看,去走。特別是到我們的南方,那裏是另一種情景。"

赫魯曉夫更加高興了,他說:"你們這裏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我哪裏都想去,但這次隻能到沿海的南方北方走走。"

毛澤東見赫魯曉夫拿起了一塊臘肉,正往口裏填,說:"赫魯曉夫同誌,你到哪裏都可以,就像在你自己的家裏一樣。我這個人喜歡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去活動,不喜歡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所以我們也不給你作什麼特殊安排,隨你的便。"

赫魯曉夫胃口大開,不少臘肉和火腿進了他的肚子。

赫魯曉夫這次來華,先在北京的街頭看了古城的風貌,又到了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在黃浦江邊漫步;然後他又在杭州西湖品嚐了中國的八大菜係之一的淮揚菜,到廣州吃了中國的另一菜係-粵菜。

途經長江時,他也領略了中國第一江"江濤拍岸"的情景;到旅順時,也看到了與黑海不同的中國內海。

這是中蘇關係最高潮的日子。

毛澤東第二次訪蘇,在各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麵前樹立赫魯曉夫的威信,給了他不少麵子。但毛澤東話不說絕,這為後來他和赫魯曉夫的爭論埋下了很好的伏筆

1957年,毛澤東第二次踏上蘇聯的土地。

上一次他來這裏,是1949年,是來見斯大林,這一次克裏姆林宮已經易主,他就是毛澤東並不陌生的赫魯曉夫。

這次訪蘇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參加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的紀念活動,二是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歐亞12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和世界64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

毛澤東此次蘇聯之行是有不少想法的,但他不肯外露,在飛機上,他還和蘇聯駐中國大使尤金開玩笑。

他說:"你是哲學家,又是我們的老朋友,我給你出個題目怎麼樣?"

尤金說:"我們是老相識了,自然是老朋友,主席給我出題目考試,我爭取及格。"

毛澤東笑笑說:"我們剛才在機場,現在在天上,再過一會兒我們又要落到地上,這在哲學上應該怎麼解釋呢?"

尤金沒有料到毛澤東會出這麼一個題目,他眨眨眼,說:"這個問題我可沒有研究過。"

毛澤東笑眯眯地看著他,好像在說你想想看。

尤金看看毛澤東,又看看周圍的人,還是搖搖頭。

毛澤東笑了,笑得很開心。這位蘇聯哲學家被他考住了。

他說:"我來回答,請你這哲學家鑒定鑒定。飛機停在機場上是個肯定,飛上天空是個否定,再落到地上就是否定之否定。"

"太妙了!我還是第一次聽人這樣講哲學!"

尤金不知道,毛澤東早就提出要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裏走出來,要讓廣大的工農兵學哲學用哲學,要打破哲學的神秘。

當毛澤東坐的專機在莫斯科降落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在機場等候了。毛澤東從機艙門口出現時,不由自主地眨了眨眼睛。他看到了赫魯曉夫和蘇聯的其他領導人,赫魯曉夫正在朝他招手。

機場上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毛澤東對這一套歡迎的方式很不"感冒"。上一次他訪問蘇聯時,就曾經對斯大林搞的那一套歡迎儀式表示了很不讚同的態度。那是在克裏姆林宮舉行的慶祝斯大林70壽辰的宴會,從晚上8點開始,一直開到了第二天淩晨1點多才散。回到住地,毛澤東對汪東興說:"我不知道蘇聯的宴會為什麼要搞這麼長。吃也沒什麼好吃的,看也沒什麼好看的,鼓了一晚上掌,手都鼓疼了。我們回去不學這個。吃飯就好好吃飯,看戲就好好看戲。"

汪東興點頭稱是。

毛澤東又說:"唉,宴會的人那麼多,每道菜每人一份,都要服務員送到每位麵前,他們的服務員真不少,太辛苦了。"

毛澤東在赫魯曉夫的陪同下,完成那一套在他看來是繁瑣的儀式,然後上了汽車。

赫魯曉夫和他同坐一輛車。在車上,毛澤東又和赫魯曉夫說起儀式的事情來。

"赫魯曉夫同誌,我不是和你們打過招呼嗎?請你們不要搞什麼儀式,不要來這麼多的人接。你們怎麼還是搞得這麼隆重?"

赫魯曉夫有他的看法,在他的心目中這是應該的必需的,是不應該也不能簡化的。

他說:"我們是收到過尤金的報告,說你有這樣的請求。我們認真地討論過,我們的同誌都認為不應該那樣。其他國家的領導人來了都照慣例辦的。你這樣的同誌來了,我們是不能簡化的。"

毛澤東的回答非常得體,而又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他說:"謝謝你們的盛情。我看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這一套也就都沒有用了。"

毛澤東這次來蘇聯,赫魯曉夫還是比較熱情的,毛澤東也對他比較熱情,但在一些問題上,是沒有同意他的意見的,有些分歧甚至是不可調和的。

毛澤東在蘇聯發表一些精彩的言論,有的言論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他站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立場上,既講了赫魯曉夫不少好話,也對他提出了一些批評。

毛澤東說他的好話是真誠的,批評他也是真誠的。

到莫斯科之後,毛澤東在和兄弟黨的領導人接觸時,曾多次做他們的工作,要社會主義陣營以蘇聯為首。

無論是在國人麵前還是在"洋人"麵前,毛澤東講起話來總是那麼風趣,那麼有味道。

他說:"我們這裏這麼多人,這麼多黨,總要有一個首。就我們陣營的內部事務說,互相調節,合作互助,召集會議,需要一個首。就我們陣營的外部情況說,更需要一個首。我們麵前有相當強大的帝國主義陣營,它們是有一個首的。如果我們是散的,我們就沒有力量。即使黨的一個小組,如果不舉出一個小組長,那麼這個小組也就開不成會。我們麵前擺著強大的敵人。世界範圍內的誰勝誰負的問題沒有解決。還有嚴重的鬥爭,還有戰爭的危險。要防備瘋子。當然,世界上常人多,瘋子少,但是有瘋子。偶然出那麼一個瘋子,他用原子彈打來了你怎麼辦?所以,我們必須有那麼一個國家,有那麼一個黨,它隨時可以召集會議。"

說到這裏,毛澤東用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掃了掃眾人,他喝了一口茶,說:"那麼誰為首呢?蘇聯不為首哪一個為首?按照字母?"他看了一眼阿爾巴尼亞的代表,說:"阿爾巴尼亞?越南,胡誌明同誌?"

胡誌明正在朝毛澤東點頭,意思是說:我當頭,絕對不可能。

"其他國家?我們中國是為不了首的,沒有這個資格。我們經驗少。我們有革命的經驗,沒有建設的經驗。我們在人口上是個大國,在經濟上是個小國。我們半個衛星也沒有拋上去。這樣為首就很困難,召集會議人家不聽。"

此後毛澤東就大講蘇聯的好話,說蘇聯有如何豐富的經驗,如何強大的實力。

即使毛澤東這麼說,還是有些黨的代表在搖頭。

毛澤東又說:"各國共產黨過去相互關係中間有些不愉快的事,不僅別的國家有,中國也有,但是我建議我們要看大局。蘇聯是個什麼國家?它是個社會主義國家,是個消滅了階級的國家。它由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變成一個世界上先進的國家。沒有蘇聯,我們都有可能被人家吞掉。"

說到這裏,他似乎覺得有點絕對,又補充一句,說:"當然要說沒有蘇聯,社會主義各國就統統被帝國主義吞下去,而且統統消化掉,各個民族都滅亡了,那也不見得。"

不要小看毛澤東這幾句話,這為後來他和赫魯曉夫的爭論埋下了很好的伏筆。

毛澤東又說:"不能不看到,現在我們的敵人是全副武裝的。我們隻有一個蘇聯有全副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