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偈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注釋”
補蒼天:蒼天,以其色蒼蒼故稱。傳說女媧將塌了的天修補好了。作者在這裏借用神話故事比喻封建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自己生性“頑劣”,無法挽救封建王朝即將崩潰和滅亡的趨勢。紅塵:佛家以此指代俗家人世。這裏指人世間爭權奪利的熱鬧與繁華。
身後:這裏應指生前的事跡和死後的聲譽都交付給後來的人流傳和評價。奇傳:即傳奇,中國古代一種類似於小說的文學體裁。這裏倒序以符合格律。
“譯文”
我沒有才能去修補那殘破不堪的蒼天,白白的在人世間生活了這麼多年;這裏記載的是我生前死後的經曆故事,請看到的人抄錄到人世間去作奇聞流傳。
“賞析”
《紅樓夢》原題《石頭記》。這是開卷的第一首詩,亦是全書的文眼之所在。作者借用《山海經》中虛構的神話故事作為全書的開篇,既暗喻封建社會的“蒼天”已經殘缺不全,又抒發了作者麵對千瘡百孔的封建社會,一腔抱負無法實現的強烈感慨。看起來好像是作者對自己無法力挽封建社會的狂瀾使之免於將倒感到慚愧,實際上是作者對自己生不逢時、無法實現政治抱負的憤激之言。在這裏,他不僅看到封建社會的“蒼天”已經殘破,而且已經意識到這種殘破是無法修補的。既然封建大廈的腐朽和崩潰無法挽救,而作者又遺世獨立,不肯與腐敗沒落的封建統治者同流合汙,希望自己“有誌歸完璞”(曹雪芹《自題畫石詩》)。所以他隻好轉移人生精力,借文學之筆、托頑石之口,將平生所親身經曆和耳聞目睹的故事,著為《紅樓夢》這一千古奇書,並且希望它廣泛流傳,從而達到覺醒紅塵眾生的目的。
絕句(1)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2)!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3)?
“注釋”
(1)詩出第一回。
(3)這裏不僅指開篇“無材補天,幻形入世”的荒唐緣起,也是對書中社會的腐朽、殘酷、互相傾軋的醜惡現象的照應。
“譯文”
滿紙上好像都是荒唐的言語,字字句句卻浸透著我心酸的眼淚!人人都說我太過癡情,可又有誰能夠真正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是專門述說作者創作《紅樓夢》的辛酸和苦衷的,也是全書中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現的詩篇。曹雪芹在悼紅軒中“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紅樓夢》這一曠絕千古的奇書。不僅在作者,就是在後人看來,也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脂硯齋甲戌本評語)”。詩中所謂的“荒唐言”實際上並不荒唐,它是對封建社會人情世態的無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頑石幻化成“通靈寶玉”被神瑛侍者攜入人世的種種奇怪經曆;也包括寶、黛、釵愛情故事的悲歡離合;以書中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內部鬥爭等等。“辛酸淚”一句道盡曹雪芹一生經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創作《紅樓夢》時已經由鍾鳴鼎食的世家公子淪為“蓬庸茅椽,繩床瓦灶”的落魄書生,生活的艱辛與悲苦非言語所能盡述。古今中外癡人不少,而曹氏獨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紅樓夢》一書是對“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的最好詮釋。
太虛幻境對聯(1)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2)。
“注釋”
(1)首次出現在第一回,夏天,甄士隱在書房的夢中。第二次出現在第五回,賈寶玉在太虛幻境所見。太虛:深邃玄妙。
(2)假:不真實。無:沒有。
“譯文”
當假的被當做真的時,真的也就成了假的;當沒有被當做有時,有也就成了沒有。
“賞析”
作者在故事情節的藝術處理上處處喻真於假,真假交錯。“太虛幻境”既是作者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將讀者帶進一個超越現實的境界,又是提醒讀者讀此書一定要分清真假有無,領會作者字裏行間所要表達的真實意圖,不被以假亂真,無中生有的表麵故事所迷惑。如果說大觀園是太虛幻境的一個投影,那麼太虛幻境又何嚐不是大觀園的一種幻化。這幅對聯以區區十四字將“真”、“假”、“有”、“無”的關係提高到一個蘊涵樸素辯證哲理的高度,其中意味,發人深省。這在作者所處的時代尤其顯得難能可貴,也正是該書在藝術創作上立意精妙、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地方。
好了歌(1)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2)。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3)。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4)。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5)?
“注釋”
(1)第一回甄士隱貧病時在街上遇一跛足道人,口內念唱。
(2)神仙:道家謂得道成仙的人,能長生不死、來去無方。功名:建立功績和樹立名聲。《莊子·山木》:“削跡捐勢,不為功名。”後來科舉時代謂科舉及第為獲得功名。塚:墳墓。
(3)聚無多:積攢的不夠多。
(4)嬌妻:容貌美好的妻子。恩情:恩惠和情義,這裏指夫妻間深摯的感情。
“譯文”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當神仙好,隻是建功立名的事情忘不了!
古往今來的文臣武將如今都在那裏,隻剩下一堆被荒草湮沒的墳墓。世上的人都知道去當神仙好,隻是戀著那金銀財寶忘不了!
一天到晚抱怨聚集的還不夠多,等到聚集的多的時候自己卻死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當神仙好,隻是那美貌的妻子忘不了!
你活著的時候天天對你說如何恩愛,你一死就立刻跟隨了別人。世上的人都知道去當神仙好,隻是那兒孫後代忘不了!
自古以來癡心的父母不計其數,可是孝順的子孫又有誰真看見了。
“賞析”
《好了歌》語言雖然極其簡單、明白、曉暢,符合跛足道人“瘋狂落拓”的個性特征。它的涵義卻異常豐富,集中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貴族階級以“功名”、“金錢”、“美色”、“兒女”為奮鬥目標的人生觀。曹雪芹通過這首《好了歌》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殘酷、虛偽及互相傾軋給予了無情的抨擊,但是他卻無法看到這些問題的出路,於是隻好用道家的虛無主義眼光來看待這些問題,指出人生追求的一切名、權、利、色等不過是過眼雲煙,規勸人們拋棄一切所謂的功名利祿、妻子兒女,去追求消極遁世、了無牽掛的(道家所向往的)神仙生活。從歌中也可以看出當封建貴族費盡心機、孜孜以求的這些東西全都破滅之後,整個封建社會的末日也就即將到來了。
好了歌注(1)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2)。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3)。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4)。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5)。正歎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做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