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國飲奶,民族之誤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地發生了許多變化,而在生活層麵中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全民興起一股飲用牛奶之風。回顧風之所以興起,洪昭光教授當推為"第一功臣"。起初中國老百姓並不知道喝牛奶有哪些好處,洪昭光教授在無數場講座和幾十種版本的講稿及著作中,無一不大講特講牛奶的奇效和好處。其第一大功效就是補鈣,缺鈣會怎麼樣?洪教授講得很清楚:第一會骨痛,因為"缺鈣的人骨質疏鬆,骨質增生,腿疼發麻,小腿抽筋,反正渾身疼"。試問在十幾億中國人中誰不怕疼?第二會"-龜背-越活越矮,越活越萎縮",不吃牛奶,人人都會變成三寸丁武大郎,或像烏龜那樣的"背",或像劉羅鍋那樣的駝,你怕不怕?第三是骨折,洪教授舉的例子更嚇人。第一個例子是一個老人,僅一咳嗽就咳斷了3根肋骨,後來住院,護士幫他翻身,一翻,"啪,又斷了一根肋骨"。第二個例子是一個女同誌下樓梯,僅是"最後一個台階滑了一下,用手一撐,橈骨、尺骨雙骨折,尾骨也斷了"。
接著洪教授又以數據支持他的飲奶呼籲,指出中國人"為什麼缺鈣呢?因為每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鈣,而我們飲食裏僅有500毫克,需要每天補足一袋牛奶,正好補齊了"。並且強調這種補法要從出生補到老。為了讓人們信服他的說法,洪教授又說:"外國很多人高大健康,實際上是因為他們喝奶喝得多"。接著他又以東鄰日本為例,指出日本人"1937年侵略中國時是-小日本-,個子矮、羅圈腿",通過喝奶,"日本人一代比一代高,現在超過了中國人"。一句話,在他心目中,僅僅通過喝奶,日本已變成"大日本"、"高日本"了。這裏僅僅是個子高矮,影響美觀還在其次,中國人普遍還有一種觀念就是個子矮了就是"三等殘廢",不管男女,三等殘廢就難找對象,你怕不怕?這大概也是飲奶風興起的一個潛動力。為怕日本證據還不能說明問題,洪教授又舉英國孤兒院把孤兒分成喝奶和不喝奶的甲、乙兩組對照研究為例,指出飲奶組孤兒皮膚、毛發、眼睛、肌肉、體重、身高、智力均與不飲奶組不一樣,且還有一大優勢,就是飲牛奶比吃其他營養品價廉。最令人振奮的是,洪教授還以日本為例,指出"一袋牛奶振興一個民族",把飲奶史無前例地提高到"振興一個民族"的偉大政治高度。這樣一來,你還有理由不喝牛奶嗎?即使少數頑固派不喝,洪教授也講得很清楚,原話是這樣說的:"那麼有人說,我牛奶不喝、酸奶不喝,豆漿我也不愛喝,怎麼辦?那很簡單,你就等死吧!"這話不僅武斷,而且以死相威脅,死擺在你麵前,當真你頭腦是頑石,還能不喝?由於洪教授是講於國家電視台,講座又遍布全國,書也發行海內外,中國人又大多樸實可愛,專門相信"專家",這樣飲奶之風自然在全國風起雲湧。我所住的上海,天還不大亮,即聽到街頭巷尾送奶吆喝聲不斷,奶瓶叮當作響,每家門口幾乎都有放奶瓶的木盒,男女老少,不僅在家裏喝奶,且街道處處都有牛奶供應,走在路上手執奶瓶邊走邊飲更是隨處可見。我這有七律一首,以記其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