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梁鴻聽見了孟姑娘的事情之後,竟然主動上門提親,就這樣,兩個人成了夫妻。
成親之後,梁鴻的妻子對他非常尊重,每天做好飯之後都是拿著托盤,舉到眉梢,恭恭敬敬地遞給梁鴻。這就是"舉案齊眉"的出處。他們成為傳誦千年的夫妻典範,為後人所羨慕。
不過,我們仔細一分析就能發現,這對夫妻很有問題,他們不像是兩口子,倒像是飯店的服務員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但是這樣的故事竟然被流傳,能說明很多問題。
事實上,很多夫妻都是這樣的,夫妻之間的愛情被我們淡化了。我的一位老師曾經說過一句話,愛情是一種情感上的衝動,而婚姻則是一種文化選擇。這裏的文化指的是兩個人的愛好、興趣、性格等。但在封建觀念根深蒂固的地方,這顯然是很難辦到的,人們在婚姻中選擇的標準更多的是外在的東西,而不是內在的。其實也不難理解,一個沒有理想的人怎麼會從理想和精神的角度去選擇自己的伴侶呢?
當然,這些情況的出現也有很多社會原因,貧富差距較大,社會分配不均,導致現在的年輕人壓力都很大。有很多人根本沒有精力或者是時間去尋找愛情,或者是在尋找的過程中向現實投降了。
現在社會,男女交往的形式裏,相親占了一定的比例,並不是說這種形式的交往無法產生有情感的婚姻,但這的確不是什麼特別好的形式。想想看,首先,兩個人的選擇從一開始就有問題。不管誰是介紹人,他們首先選擇的標準就是年齡,也就是隻要你到了一定的年齡了,即使你還不想談感情,也會有人給你介紹。這時候,你的意願是沒有用的,他們會用熱情"殺死"你的拒絕,讓你都不好意思不答應。第二個就是,介紹人覺得你們合適,一個未必了解你和你相親對象的人覺得你們很合適,他的這種判斷能有多大的可信度呢?但"紅娘"是絕對相信自己的判斷的,悲劇的是當事人竟然也相信,好奇怪。
還要特意提及的就是,父母給安排的相親就更不靠譜了。父母為孩子選擇相親對象肯定是根據自己的標準,他們的標準跟年輕人的標準差距可就大了去了。而且,父母和孩子考慮的角度往往也不相同,父母肯定希望能找到穩當會照顧人的類型,但在子女眼裏,這些未必是首選。所以,標準的偏差就決定了合適的可能性很小。
我們已經分析了半天,結果就是相親碰到自己愛的人的幾率很小,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到現實。那就是,相親成功的幾率還是比較大的,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們的社會雖然經曆了很大的發展,但愛情依然稀缺,而且極度稀缺。
沒有了愛情,婚姻自然就成了一種合作,經濟上的合作。所以,幸福感,或者在婚姻中的幸福感就會極大降低。但好像我們的社會中離婚的並不多,對於這一點的解釋,一是傳統觀念的影響,二是習慣了隱忍,對幸福沒有什麼追求。
這也是我們的常態。我們總是壓抑自己的情感,以求和氣美滿,不管自己受到了多少苦,活得多麼不快活,都能忍下來。就拿婚姻來說,即使對對方有再大的不滿,依然會忍著,因為離婚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
當然,現在的情況好了很多,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思想開放了不少,我們的意識也已經有所提高,懂得勇敢去追求幸福了。當然這裏還是要強調一下,作者不是鼓勵人們離婚,恰恰是不希望人們離婚,才給大家提個醒,那就是要想不離婚,就需要在結婚的時候選擇合適的對象。
這種隱忍的方式不止存在於婚姻當中,我們要想讓自己更快樂,讓自己的婚姻更穩定,就需要追求一份真誠的愛情。隻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穩固,我們的人生也才會有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