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乾隆皇帝見浙江撫台替他塑了一個金身,在靈隱寺的羅漢堂裏,心中十分得意。笑說道:“聯從此也是龍華會上人了!”這時,大學士梁詩正隨從左右;這梁詩正是一代的詩人,皇帝帶他在身傍,隨時叫他捉刀。乾隆帝見杭州山水明秀,寺院崇宏,便喚梁詩正做詩,裏麵有兩句:“有山有古寺,無寺無名僧。”乾隆帝看了,說道:“好一個無寺無名僧!聯家自有佛法,自有名僧;今聯足跡所到,便當布此真理。”
管事太監聽了這個話,又悄悄地告訴浙江巡撫;那巡撫又偷偷的問太監道:“皇家有什麼佛法?有什麼名僧?”那太監笑笑說道:“大人不聽得俺宮中有雍和宮喇嘛僧嗎?”那巡撫聽了,恍然大悟,知道皇帝也要在西湖上造一座雍和宮,供養幾個喇嘛,便暗地裏托人進京去探問,知道皇上和國師無遮,十分有交情,便把無遮請來,請他主持一切。那無遮到了杭州,先見過皇上,說明要在靈隱寺左近建造喇嘛廟,開一個無遮大會。皇帝十分歡喜,便吩咐內務府發銀十萬,又示意浙江官紳捐銀,共得到五十多萬兩銀子。無遮便籌劃一切,動工建造。這時聖駕巡幸到海寧去了,先由浙江文武官員陪奉巡視海寧石塘,並看江潮。看過了潮,乾隆帝把一班文武官員都留在城外,自己帶著幾個侍衛和太監進城,到陳閣老家裏去了。
這陳閣老,便是陳世信;他自從兒子被鈕鑽祿妃換去以後,便告終養,帶著家眷回海寧去。後因雍正皇帝和他情分很厚,再三下聖旨喚他進京去做官,他實在推卻不過,又怕推卻太過了,要起皇帝的疑心,便隻得進京應召。雍正皇帝十分敬重他,他一家人,陳說、陳元龍父子叔侄都做了頭品大員,位極人臣。陳世信做到首相,封文勤公,直到乾隆年間,告老還家,皇帝賞銀五千兩,在家食祿。乾隆帝又製禦詩賜他,詩裏麵有兩句道:“老臣歸告能無惜,皇祖朝臣有幾人。”到這時,乾隆帝下江南,陳世信已死。乾隆帝自從知道自己是陳閣老的兒子以後,便格外優禮陳家,凡是墳上的碑褐隧道,命一律參用王禮;陳家子孫,怕觸犯忌諱,求別的禦史一再奏請,始許他墓道中用王禮,外麵碑竭仍用閣老常禮。乾隆帝又吩咐查明陳氏後代子孫有若幹人,統統賞給大小官銜,進京去供職。
這時,乾隆帝禦駕忽然親臨陳家,陳家的子孫,一個也不在家中。一聲聽說天子駕到,嚇得家中一班婦女孩童,慌了手腳。後來還是陳老太太有主意,把族長去請了來。那族長雖也做過幾任知縣,但這接駕的事體,他一生也沒有經曆過;再加年紀已有八十歲了,耳聾眼花,嚇得他渾身索索地抖,隻怕有得罪的地方。誰知乾隆帝見了那族長,卻和顏悅色,問他:“陳家有多少家產?陳老太太還康健嗎?”那族長謹慎小心的回對了幾句。乾隆帝便吩咐他領路,到閣老墓前去,那族長領著聖駕。走到墓堂;皇帝回過頭來一看,見身後還有幾十個王公內監跟著。看看走到碑亭前,皇帝吩咐大家在亭中站著,隻帶著兩個太監直走到墳前;先在墳圈前後視察一周,忽然吩咐兩個太監,把黃幕遮起來。外麵的王公太監們,被黃幕遮住了,看不見皇帝在裏麵做什麼;隻有那兩個扶著黃幕的太監看得清清楚楚。後來回京去,內中有一個太監露出口風來,說皇上在黃幕裏麵,實在是對陳閣老的墳墓在那裏行跪拜禮。聽的人十分詫異,知道這件事關係重大,便從此不敢告訴第三個人知道。
皇帝行過禮出來,立刻下一道上諭,頒發庫銀二十萬兩,給陳老太太為養膳之費;又添買祭田十頃,添種墳樹四百株。在墓道前蓋造禦祭碑亭三座,亭上蓋著黃琉璃瓦;亭外麵有皇帝親手種的皮鬆兩株,古柏兩株,吩咐地方官另立專祠,兼管著陳墓春秋兩季祭掃的事體。諸事停當以後,皇帝還在陳墓前後徘徊不忍去。後來經王公大臣們一再催請,才退出來。走過中門,回過頭來,吩咐陳家族長,把這中門封閉了,以後非有天子臨幸,此門不得再開。那族長咯偌連聲。
皇帝回到行宮,隻見案上擱著京中兵部的奏報。打開來看,那奏報上說閩浙總督報稱台灣逆賊林爽文舉兵反叛,圍嘉義,除派兵兜剿外,盼望京中救兵甚急。乾隆帝見了這奏章,便立刻下旨回京。到了京中,自有許多官員接駕。第一個蒙召見的便是福康安。這時福康安已賞嘉勇巴圖魯,賜禦用鞍髻,又畫像在紫光閣上,十分榮耀。第二日,聖旨下來,授福康安為鎮遠將軍,會同京中各武將,帶領勇健軍,奔赴台灣,剿滅賊寇。這個聖旨一下,那班武將,都要討福康安的好,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一陣斬殺,殺得那林爽文大敗奔逃,逃到台東深山中,終被福康安手下的牙將,活捉過來,獻上大營。福康安凱旋到北京,把林爽文獻上朝廷。乾隆帝心中格外歡喜,聖旨下來,封一等嘉義公,賜寶石頂,四團龍服,金黃帶,紫韁金黃辮珊瑚朝珠;命於台灣郡城及嘉義縣,各建嘉義公生祠;再畫像在紫光閣,皇帝親製像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