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喪心病狂大辮兒複辟 衣香鬢影小皇帝完婚(3 / 3)

恰巧袁世凱死了,黎元洪繼任,張大辮見黎氏懦弱可欺,就百般的要挾,黎元洪怕他專橫,真是百依百順。張大辮以時機不可失,一麵私下調兵進京,一頭和康有為等定計,借著三頭會議的名目,自己便乘專車進京。黎元洪不防他會複辟,還派人歡迎他咧。張勳進京後,連夜同康有為等在六國飯店密議,次日即進渴遜帝溥儀,述明複辟之舉。金梁等便上本勸進。這件事被瑾太妃聽得,大驚說道:“那不是玩的啊!咱們受民國的優待,在國亡之日,不損一物,不死一人。就這樣的年年拿一筆優待費,大家吃一口安穩飯,也是心滿意足了。還去做什麼複辟不複辟呢。況且天下人民共和已久,民心傾向民國,於我們清室早已置之腦後了。如今一旦舉事,全國駭怪不安,必至弄巧成拙而後已。倘若再失敗下來,不但優待費無著,怕有滅族之禍哩。”瑾太妃說著,瑜太妃也說:“溥儀年輕,不知世故,你們應當教之入那正軌,才是道理。”瑾妃對太傅世續說道:“溥儀孺子,不識利害,他們雖然愛之,但這樣一來,反是害他了。請你們三思而行。”

這時兩太妃終竭力地反對,怎禁得世續等複辟的念頭正熾,想外援有張勳及各督軍,內有康有為金梁等,大事在舉手之間就可以成功,何必多所疑惑,以至坐失時機呢。於是由世續、聯芳、梁敦彥、陳寶深、辜鴻銘輩一班舊臣,預擬草詔,布告天下。準漢民辮去不究,留辮與否悉聽自便。授徐世昌為弼德院正院長,康有為副之;張勳授大將軍,陳寶深、辜鴻銘、瞿鴻機,均加三級為北洋大臣,載溝貝勒,都以王入值軍機。諸事定妥,由張勳率領大辮兵,佩手槍入迫黎元洪下命令讓位於清室,自願上疏稱臣,奏犢手本,一概擬就,隻要黎元洪署名就是了。這樣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弄成複辟的怪相,也是民國人民放棄應有監督之權,兼之黎氏柔而無剛,才被宵小所乘。

當舉事的一天,瑾太妃堅持不從,她說:“與其看清室滅族,不如自己先死,免得無顏去見先帝。”後給眾臣和內監勸阻,張勳力保無他,瑾太妃終是不聽,大罵康有為逆賊,誤了先帝,如今又要來弄溥儀入圈套了。他害得清廷內部骨肉離異,心還不足,必要弄得滅族,才肯放棄呢。瑜太妃也再三的解釋不應複辟的利害關係。然那些喪心病狂的張大辮等,早已把木造成真揖了。其時北京城內,重複龍旗招飄,立時呈現滿清舊時的氣象來。這消息傳到各省,一般督軍也有事前已讚成的,有口裏附和的,有不出口而默許的,也有看風頭做事的,騎著牆看誰勝,就望誰那邊倒,也有幾個反對的。其時倒惱了一位在野的人。此人是誰?就是清代陸軍三傑之一的段祺瑞了。他在袁氏總統上任,也做過內閣總理,因不給輿情,被人轟走。他身雖在野,威望尚在;於是便在馬廠誓師,聲討複辟黨張勳。通電全國,馮國璋首先響應,李純等和之,聲勢浩大。當下段棋瑞率兵進京,把張勳的辮兵打的四散奔逃,張勳也躲入荷蘭使館;溥儀由英文教習莊士敦保護入德國使館。一場好事,又複付之流水了。

這樣的又過了幾年,已是民國十一年了。人民把複辟的事也逐漸的忘懷,清室也向民國政府聲明:前次的複辟,完全出於臣下的主張,的確非出清室主意。民國政府也大度寬容,不加深究。溥儀因得恢複自由,並在這年的冬季,實行大婚。但一個廢帝結婚,又有什麼輕重呢?不知當此文明日進,去古日遠,這種皇帝大婚的禮節,可不複再見了。所以倒也是一種古禮上的紀念,很有記它的價值。然在溥儀婚時,很有一般人在輿論上極力反對,說民國時代不該有這樣舉動。其實他們婚姻禮節於政治有何關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