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這個跟著楚懷洲一起過來的,年長了一些的少年,就是禮部尚書的幺子,溫庭遠。
據說溫夫人懷他的時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正好磕到肚子,所以溫庭遠九歲以前都是癡癡傻傻的。
直到有一天,他母親去保國寺燒香時遇到了一位遊方的僧人。那得道高僧被溫夫人的慈母之心感動,為其子誦了三天三夜的經文,在那之後,“溫傻子”居然自己就好了。
不對,這位溫四公子豈止是好了,他簡直稱得上是九年不鳴、一鳴驚天,不但過目不忘、出口成章不說,還能馬上彎弓射大雕。
到了宣武二年的時候,他更以二十有一的年歲,成為了寧朝立國以來,最年輕的狀元郎。
當然,楚少帝那時殿試點了他做狀元,一來,是因為他確實有文采,二來,卻是因為有人要官方刷票。
218
嗯,要讓溫狀元奪魁,是封大攝政王欽定的。
219
溫家乃是百年書香門第,桃李遍天下。但直到寧威帝即位,六次派欽差相請,溫氏一族才開始入仕為官。
不出二十年,京城的這一支溫氏的家主溫友仁,就做到了禮部尚書,溫家也一躍成為了皇城腳下最頂級的世家之一。
一般這種背景的家族,最是講究規矩與禮法。
而在楚懷瑾在位的安盛一朝,溫家也的的確確是保皇黨的主心骨,心心念念的是怎麼把獨攬朝綱的封大攝政王給打壓下去,還政於楚少帝。
除了,溫庭遠這個長了反骨的逆子。
220
也不知道前世封晏舟跟其他藩王一起被強召入京後,是怎麼跟溫庭遠勾搭上的。
反正等寧威帝一駕崩,封晏舟趁亂返回南郡時,打包的大件行李裏就有這位溫家的幼子。
再後來,亂世裏,溫庭遠是鎮南王府忠心耿耿的幕僚;太平年間,他就以狀元郎的身份入了朝,作為最活躍的攝政王黨,天天跟自己的親爹撕逼——其他的攝政王黨多為武官,不太善於言語爭論。
一直撕到他被逐出了家門、踢出了族譜。
221
溫庭遠十八歲獨身投到了鎮南王府門下,在楚少帝死的時候,他已經做到了戶部尚書。
可以說,他是當年封晏舟最信重的兩個屬下之一。連他的表字“柏深”,都是封晏舟給取的。
雖然這位溫柏深也是有妻有子的純種直男,可就憑他和封晏舟之間的惺惺相惜勁兒,楚少帝上一世沒少吃過飛醋。
在當年,普天下的萬萬人中,楚少帝第二嫉恨的,就是這個溫庭遠,總覺得他是個油嘴滑舌的狐媚子。
然而等前世隨著一杯毒酒化作雲煙,做過楚大少的楚懷瑾現在再來看這位溫家的幼子,那便是好一個清風朗月、肅肅如鬆下風的英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