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以後,素素並沒有像她對程心亮所說的那樣從北京返回A城。素素在北京多停留了兩天,她特意去看望了張姐。
張姐現在的家坐落在北京郊區。這次前往,素素如願以償見到了張姐。可令素素感到遺憾的是,她並沒能親眼見到傳說中的張姐的老師。
張姐說老師去英國講學了,行程要兩個禮拜,真是太不湊巧了。好在,素素在張姐家見到了老師的許多照片,也算是彌補了一下沒親眼見到老師的遺憾。並且,素素每欣賞老師的一張照片,還能親耳聆聽張姐的解說詞。張姐會詳盡地告訴素素,老師每一張照片的出處以及背景,足見張姐是如何地崇拜且深愛著自己的老師。
“簡直可以辦一個攝影展。雖說老師現在已不再年輕了,但其氣質和相貌仍是如此地清臒俊朗,儒雅謙恭,實屬難得。而且,老師幾乎踏遍了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這更是讓人徒添羨慕和敬佩之情。”素素由衷地讚歎說。
張姐笑而不語。
素素還記得,以前在A城時,她從張姐處看過老師年輕時的一張照片。僅從外形上看,張姐的老師很有電影明星趙丹年輕時的風采。但因著老師家深厚的世家背景,且又在英國劍橋留過學,所以氣質上更顯沉靜,亦更具學術味。
這次,素素在張姐家裏再次看到了那張被放大了的照片。真讓她感慨時光的美妙和無情,也讓她在心裏唏噓不已。
張姐和老師現在居住的房子是一幢舊式結構的錯層小別墅。外觀看起來不是很起眼,房間裏的結構和布置同樣也樸實無華。屋裏統一鋪著深棕色的木製地板,連木製家具的樣式和顏色也是相近的棕褐色,乍一看起來已顯得有些陳舊了,但細細品味起來卻讓人心生寧靜。這種色澤是歲月沉澱出來的自然色澤,越看越令人賞心悅目。不用說,張姐和她的老師生活在這裏一定很舒心吧。
讓素素感到眼前一亮的還有屋子外麵那個用木柵欄圍起來的很是寬敞的後花園,裏麵分別按季節種著各式花草。即使不出門也能讓人感知到一年四季的變化,那些花兒會按季節錯落有致地依次開放。此刻,那些爬滿木柵欄的牽牛花以及從樹枝間傳來的時高時低的知了聲,就仿佛在提醒著你,現在是盛夏時節。
更讓素素意想不到的是,張姐居然還養了一條長相很萌的小土狗。自打一見到素素來,也不見生,隻管一個勁地搖著尾巴跑前跟後地圍著她轉。間或,它又會在花園裏歡天喜地地亂跑一氣。這一切真是太歡樂,太美妙了。
素素由衷為張姐感到欣慰。看來,張姐已真正過上了一種遠離塵囂、平淡卻又很真實的幸福生活。
“怎麼樣,貴婦人當得不錯吧?”素素調侃張姐說。
“貴婦人前麵還得加個三個字——平民式。”張姐爽朗地笑著說。
“這麼悠閑自在的生活,怎能和平民掛鉤?”
張姐就對素素說,事實上,她現在比以前更忙,除了要負責家裏所有日常起居的事,還時常要幫著老師整理各種資料。另外,她掛職的那家單位也時常有一些瑣碎事要她去處理。最重要的是,她應中國新聞出版社之邀正在著手寫一部大部頭的關於新聞采編類的實用書籍。
“沒請幫傭嗎?”
“隻請了鍾點工,每周來打掃一次。”
果不其然,張姐還是那個張姐,仍是個閑不下來的人。
那晚,素素就留宿在張姐家。她和張姐推心置腹深談了不少知心話。
“幸福嗎?”素素問張姐。
“幸福。”張姐答。
“你後悔過嗎?”
張姐輕輕地搖了搖頭,她指了指放在床頭的一本書。
這本書,素素熟悉,是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以前在A城時,張姐就擱置在床頭,現在仍是。
張姐笑說,她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曾想過,她要等他的老師等到七十歲,如果那時他們都還活著。
“但如果有一方不幸先走了呢?”素素想起張姐來A城前那次驚心動魄的事件。
“如果有一方不幸先走了,活著的一方仍要繼續付出等待,直等到在天堂相聚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