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京城一條不算繁華的街巷,一座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宅院裏,正屋正亮著燈,桌子上擺滿了酒菜,四個男人正坐在桌子前對飲。兩人穿著大明的官府,兩人穿著異國服侍,杯盞交錯間,四人似是老朋友一樣,說著一些酒話。
門口的院子裏站著幾位身穿飛魚服的親軍,親軍手握繡春刀,腰間還挎著弓弩。不時走動間,幾位親軍環顧著宅院的屋頂和院牆,而兩邊廂房內也亮著燈,裏麵都是穿著異國服飾的人也在喝酒。
這裏正是館驛街上的一所館驛,正房內喝酒的正是大明禮部尚書李原名和殿庭禮儀司司正趙善正。兩位大明主管外交的官吏,正在陪著高麗和安南兩國的使節喝酒。
趙善正拿起酒壺為幾人斟酒後,舉起酒杯,道:“下官敬李大人和兩位使節大人,兩位使節不遠萬裏出使我大明,使兩國與我大明交好,此等功勞足以載入史冊。”
幾人端起酒杯,高麗使節道:“多謝趙大人讚譽,大明是上國,我高麗還要仰仗上國,能出使上國,是我高麗,更是本使之榮耀啊。”
安南使節也端起酒杯,看著李原名和趙善正,道:“使節大人說的是,大明是上國,我等小國自當來賀,能到上國朝賀,本使也倍感榮耀。”
見兩位使節很是客氣,禮部尚書李原名也是鬆了口氣,笑著端起酒杯和幾人一幹而盡,放下酒杯後看著殿庭禮儀司司正趙善正斟酒,拱手道:“兩位使節一路不辭辛勞,皇上也很是為二位使節高興,今晚特派本官和趙大人來看望兩位使節。”
說話間,李原名從懷中掏出了兩份朱元璋的禦筆,分別交於了兩位使節,接過皇上的書信,兩位使節抱拳躬身,對著皇宮的方向深深行禮。
稍後,兩位使節打開禦筆書信,看罷,忽地雙雙跪下,再次抱著朱筆禦書朝著皇宮的方向行禮,李原名和趙善正也站了起來,抱拳向著皇宮的方向行禮。
“皇上對我高麗情誼綿長,本使不辱使命啊。”高麗使節喜極而泣。
“皇上,皇上。”安南使節也抹著淚,一臉欣慰。
“二位使節,皇上的禦筆說了什麼?”李原名抱拳問道。
兩位使節將書信雙手遞到李原名麵前,李原名接過書信後一一打開,這才看到朱元璋寫給兩位使節的朱筆內容:
準許高麗一年三次來朝。
大明不伐安南。
李原名看罷,將禦筆書信遞給了趙善正,趙善正看罷,驚喜不已,對著皇宮的方向跪下抱拳,道:“皇上聖明啊。”
李原名也是高興,給幾人斟滿酒,舉杯道:“列位,為大明和高麗、安南世代交好幹了此杯。”
四人再次碰杯間,兩位使節更是高興,喝罷再次斟滿了酒杯。
高麗使節端起酒杯,掀起前襟,對著高麗的方向跪下,款款道:“我主,臣不辱使命,皇上準許高麗一年三次來朝了。”
說話間,高麗使節早已泣不成聲,似是一路上的重重艱辛湧上心頭,哭泣間,使節長跪不起,看得李原名和趙善正也是悄悄抹淚。
門外值夜的親軍被屋子裏的抽泣聲驚擾,幾位親軍都走到了正屋前立在門口,一位親軍抱拳道:“幾位大人,可是發生了何事?”
李原名即刻走到門口,推開門對著門口的親軍道:“幾位將軍,無事,無事,是兩位使節思家心切,無事,無事。”
幾位親軍這才抱拳退下。親軍剛剛開始在院子裏走動,忽地一個黑影從正屋屋頂躍到了宅院,黑影拿著一個包裹快速放到了門口。
“什麼人?有刺客。”
親軍大喊著,都拿出了腰間的弓弩,對著正躍起的黑影扣動了弩機,嗖嗖的數聲下,黑影躲閃間躍上屋頂,卻也隨著一聲“哎呀”聲,黑影抱著一隻胳臂跌落在了街麵上。
親軍隨即越過了院牆朝黑影追去,才追了幾步,街巷的一處小巷內又跑出了兩位黑衣人。兩位黑衣人分身兩處,一位朝著受傷抱臂的黑衣人而去,一位朝著親軍動起了了手。
眾多親軍撲上來時,那黑衣人幾招掃開了親軍後,卻忽地亮出了一個腰牌,親們見了腰牌都怔住了,隨即便紛紛抱拳緩緩退下,回到了宅院。
黑衣人來的突然,屋子裏李原名、趙善正、使節四人還未明白過來,門口已經多了一個包裹。李原名製止了兩位使節出門的念頭,獨自開門出來,拿起包裹緩緩打開。
“趙大人,快看是什麼,皇上護佑啊,皇上護佑啊。”
李原名大喊著趙善正,抱起包裹就朝屋裏跑,趙善正也驚訝著朝屋子外跑,二人跑動間居然撞在了一起,趙善正看著李原名懷裏的東西,忽地驚呼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