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習在先,立業在後(1)(1 / 1)

無論是聖賢典籍還是佛家“梵音”,對如何“修行”“提升自我”都做了精辟的解答。

培養良好的品行

汝遊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莊子》

【譯文】:“遊心”就是“調心”,“汝遊心於淡”,就是修養必須達到使心境永遠在“淡”;“漠”是形容無量無邊,廣漠之野,什麼都沒有。“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這個時候,人順著天地生物自然之理在活著,沒有私心,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莊子》中的這句話,蘊含了“以中正修身”的思想。一個人若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領導者,就要做到:“遊心於淡”,自己沒有要求。“合氣於漠”,生命的本能修養到空定的境界。“順物自然而無容無私”,天下自然大治。由此,南懷瑾先生指出,要想成就自己,你所需要的不僅是正直的心,博大的胸懷,你成功的最大資本更是你良好的品行。當你以良好的道德和精神去做事去待人時,當你以寬闊的胸襟去包容萬事萬物時,你就已經是一個真正的成功者了。

戰國時期,龐涓和孫臏拜鬼穀子為師,同在他的門下學習。

後來,龐涓當了魏國的大將,他便向魏王推薦孫臏,請求魏王把他召到魏國。

孫臏應召前來,對龐涓十分感謝,他說:“你不忘舊情,為我謀取前程,這是天高地厚之恩呐,以後我一定誓死報答。”

在和孫臏的談話中,龐涓發現自己的才能和孫臏相差甚遠,他開始擔心起來。他對自己的心腹說:“魏王喜好有能力的人,萬一孫臏被魏王重用,是否會冷落我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