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磨刀不誤砍柴工。”當你前期的準備工作做紮實後,你後麵的工作效率將會大大提高,你所有的損失將會迅速補回。
社會並不是一塵不染的世外桃源,生存環境也不是一個安詳純淨的虛幻世界。當今社會,不看你的檔案,不看你的文憑,看的隻是你有沒有真實本領。麵對這種情況,也許有的人會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但事物的法則,永遠是用進廢退。如果缺乏生存的技能和智慧,也許船還未到橋頭,就已經折戟水中。更何況,碼頭上的人生是競爭更加激烈的人生,如果不想被淘汰,就讓自己多掌握一些生存的技能和智慧,這樣才有能力把握更多的機會。
其實,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生存環境,每一個時代的人也都有各自的生存方式。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在這樣一個高科技的生存環境裏,與遠古時代相比,生存技能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一個人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也在變化。因此,我們隻有腳踏實地,靜下心來刻苦鑽研,才能學到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才能更好地參與競爭,迎接新的挑戰。
隨時學習他人的長處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譯文】:孔子說:“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師的。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自己就可以改正。”
南懷瑾先生認為這句話表現了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它包含了兩個方麵:一方麵,“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麵,“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與不善,都可以為師。
千百年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名言,可是現實生活中能夠做到的人卻並不多。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隻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在與人相處中,就表現為對比自己優秀、比自己強的人不服氣;寬於責己而嚴於責人;看不起有缺點和錯誤的人;拿正確的道理當作手電筒,不照自己,隻照他人。這樣做,既阻塞了向他人學習、提高自己的道路,也難免造成人際關係的不和諧,甚至會引發衝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