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學佛越學越煩惱,這是為什麼呢?南懷瑾大師說正是由於人們的妄念好多好可怕,拚命想要去除妄念,可是又去不掉,所以才煩惱不已,痛苦不堪。
每一個人都有欲望,仔細想想,其實佛祖也不是無欲無求的,他不是要普度眾生嗎?但他的欲求又在若有若無之間。他要普度眾生,卻不強度。比如,看見善良的人,他不像道家的神仙一樣,贈送一堆寶貝,讓好人當場就眉開眼笑;看見惡人,他也不像道家的神仙一樣,雷劈火燒,讓壞人當場就吃苦頭。他讓好人壞人自受因果,自悟自度。就像一個父親,心平氣和地看著孩子慢慢長高,而不是喂給孩子一大堆激素,好讓孩子迅速長高長胖。
這種平常心,正是凡俗之人普遍缺少的。一個人總是懷揣美好的願望,並且總想迅速達成願望。有美好的願望是好事,想迅速達成,就沒那麼容易。為此,有的人不惜使用“激素”,得到的不過是一身“虛胖”罷了,嚴重者還會“走火入魔”,惹來一身病痛。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搶劫的、偷盜的、販毒的、詐騙的、貪汙受賄的、販賣假冒偽劣產品的,總之,舉凡一切違法亂紀、違反天理人情的行為,都是在使用“激素催肥”啊!
當然,有些行為並不違法亂紀,但不考慮客觀條件,憑著主觀願望、憑著意氣勉強去幹,也屬於“激素催肥”一類。比如,有的父母強迫兩三歲的孩子讀書識字、學各種技藝,有的年輕人勉強追求一個根本不愛自己的人……都屬此類。
如果隻是“催肥”,問題還不算嚴重。如果“走火入魔”,危害就大了。在曆史上,“走火入魔”的例子並不鮮見。
南北朝時期,前秦苻堅起用那個“善談天下事”的名士王猛輔政,不過十三四年之間,北滅燕雲,南脅東晉,大有並吞天下之勢。
後來,王猛病重將死,苻堅親自到病榻前詢問後事。王猛知道,前秦雖然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兵力強大,但由於連年戰爭,百姓疲弱不堪,加上新收複的地方人心不服,此時最宜休養生息,穩定內部,不宜再對東晉用兵。所以,他對苻堅說:“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是以古先哲王,知功業之不易,戰戰兢兢,如臨深穀。伏惟陛下,追蹤前聖,天下幸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