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當他站在這靜謐的星空下,突然想起在大學看過一位日本餐飲業巨頭總結的成功之道:在其連鎖店中能提供給顧客的,永遠是17厘米厚的漢堡與4℃的可樂。據他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這是令客人感覺最佳的口感。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把漢堡做成20厘米厚,把可樂加熱到10℃,但它們並不意味著最佳口感。
對於幸福,其實也隻要17厘米和4℃就夠了。幸福,它是一路上持續發生的,就如深夜靜謐而美麗的星空所帶給人的震撼,而非那個令人疲憊的終極雪球。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喜歡拚命地追求、索取,以為這樣便可以得到幸福,殊不知,當你費盡心機地實現了這個目標,消除了一個煩惱,很快你又會有新的沒有實現的目標,你又會煩惱。如此反複,永無盡頭。事實上,人們追求的東西往往並不是自己需要的。
其實,追求幸福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降低你的欲望”。通過心理調節,使自己能夠平靜地對待目標,從而減輕或消除心理負擔,幸福也就會悄然而至。在世界上所有獲得幸福的途徑中,這種方法的投入產出比最高,它基本上不用你花一分錢,有時甚至能省錢。
一位智者說:“人生不同的結果起源於不同的心態。”的確,假如世界變得灰暗,那是你自己心中不夠燦爛。隻要降低一分欲望,你便會得到一分幸福。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舍。
——《圓覺經》
【譯文】:善男子,正如昨日做夢,應當知道,所謂生死與涅梁,沒有生起,沒有斷滅,無來無去。主動去求證的人,既無所得,亦無所失,既無獲取,亦無舍棄。被動去求證的人,既無住守,亦無止持,既無任運,亦無生滅。所以,證得成佛,既無主動,又無被動,畢竟沒有證,也沒有證得的人,因為一切法自性,平等不壞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