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廣州城的禁煙運動(12)(1 / 1)

第四節:林則徐是這樣戒煙的

與鄧廷楨不同,林則徐在近代中國威名之盛,無與倫比。在170多年裏,他被無數的人所歌頌,他被譽為近代以來最重要的民族英雄。有些時候,他甚至被神化得過了頭。

他是福建人,父親是一位老師,家裏生活還過得去。26歲那年,他考中了進士,而且名列二榜第四名,也就是全國第七名,之後仕途便一帆風順。他曾經先後被幾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看中,這些人都間接幫助了他。比如名臣張師誠,道光前期的首輔曹振鏞,當然還有名滿天下的陶澍。

與其他的官員相比,林則徐在官場上,沒有深厚的背景,也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這一點反倒成了他的優勢,更加襯托出他清正廉明、公正無私、事必躬親、忠君愛民。他與其他官員最大的不同,就是雷厲風行,不像其他官員那麼顢頇。現在他成為了欽差大臣,全權負責廣州的禁煙運動。

他是整個中國唯一一個認為鴉片可以導致亡國的大臣,這可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非常準確的前瞻。他認為嚴禁鴉片本身就是富國強兵,這更是徹底讓中國人認識到了毒品的危害。但是林則徐也有致命的缺點,就是好大喜功,做事容易冒進衝動,而且奏折寫的不夠真實,甚至到了胡編亂造的程度。他的這個缺點最後導致道光皇帝的決策失誤。他是禁煙的大英雄,但他也是鴉片戰爭的導火索。現在,他要來廣州禁煙了。

實際在離開北京的那一天,他就已經想好了禁煙的辦法。他的辦法比任何一個官員所想的都要嚴厲的多,這個辦法叫三管齊下。

首先他要嚴懲廣州參與鴉片走私的官員,通過深入的反腐敗,徹底拔掉走私的保護傘;其次,他要將禁煙深入到百姓當中,不但實行五戶連保,而且用最大的力度掀起一場禁煙的全民風暴;最後,他要把矛頭指向鴉片的亂源--那些從事走私的洋人,他要以整個中國的對外貿易為代價,徹底鏟除掉鴉片走私活動,讓所有的洋人再也不敢、再也不能販賣鴉片。

這就是林則徐的真實想法,他要把所有接觸鴉片的人都逼入絕境,特別是那些販運鴉片的洋人,他要在中華大地上徹底杜絕鴉片。林則徐的決心非常大,他深信自己可以辦到。

在經曆了61天的跋涉之後,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抵達了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