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自我催眠(2 / 2)

“所謂自我催眠,主要是指用意誌力封閉某些切實存在的感官,比如剛才那個年輕人,通常而言,赤腳踩踏鐵蒺藜當然會有痛感,但是若能運用心靈力量,催眠自身,忘記痛覺,那麼就跟腳踏柔軟的地毯沒有什麼區別,也就不會覺得痛苦了。”

“我明白了,這種自我催眠的心法可以臨時封閉痛覺神經,這在帶傷作戰的時候很有用。”

“痛覺”是一種自我保護本能,但是在戰鬥中也會造成妨礙。吉斯澤萊武僧通過自我催眠封閉痛覺,哪怕雙腳骨裂依舊可以大步奔行,至於這樣做會不會加重傷病,那就是戰鬥結束之後才值得關心的問題了。

“羅蘭小友是辛德拉女士的選民,想來對那位女神的教義很有心得,據我所知辛德拉女士與吾主帝茉絲的理念大同小異,我想請教小友,兩者的差異主要在什麼地方。”和尚大多喜好坐而論道,談經論禪,歐根大師也不例外,很自然的就把話題引向他感興趣的方麵。

“吾主辛德拉與帝茉絲女士都認可世間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有規律可循,但是具體到認識真理的方法,兩位女神提出了不同的道路。”羅蘭這個“選民”也不是白混的,對兩位命運女神的教義多少有些了解。

“我並不認為‘頓悟’是一種靠譜的方法論,這種‘靈光一閃’的捷徑不具備普遍性,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應該是建立在充分收集情報、實踐調查之上,對數據進行計算和推演,運用已經證實的定理而非所謂的頓悟來推倒結論,這是我們之間最大的不同。”

“吾主辛德拉教導信徒做事之前謀而後動,別把自己的願望錯當成現實。關鍵在於想清楚什麼事能做,什麼事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然後再下結論:要不要做。如果決定去做,首先要問自己:我希望從這次行動中獲得什麼?最好的結果是什麼,最差的結果又是什麼?我的風險承受底線在哪裏?然後向前逆推,為了達到我理想中的結果,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如果這些條件暫時不具備,我要為滿足條件之條件做哪些準備工作,如此循序上述,追尋條件之條件,原因之原因,直到把所有的頭緒梳理清楚,成百上千個變量列出來一一處理妥當,然後就可以按照客觀規律開始行動了。萬一途中發生變故,那麼按照上述思路重新尋找確定性,就算最後結果不如意,那也是盡到自己的能力,人力不敵天命,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辛德拉的教義其實很抽象,很簡練,這番具體詮釋全是羅蘭個人的想法。更多的體現了他作為一個穿越者的觀念,有著借題發揮、拉虎皮做大旗的成分。不過身為辛德拉的選民,隻要他不公開與女神的理念唱反調,的確擁有按照自己的方式解讀教義、甚至“六經注我”的權力,這也是為了完善教義,使之更適合現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