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況惡劣是這個前工業化奇幻世界的普遍現象,旅途中的顛簸使乘坐馬車出行的人深受其苦,那麼很自然的,人們就有改變這一現狀的動力,並且早在羅蘭動這個心思之前就已經付諸行動,並且得到頗為滿意的解決方案。
什麼樣的解決方案?
還是那個極富“瓦雷斯特色”的老辦法——技術不夠,魔法來湊。
事實上羅蘭也曾親身體驗過這種避震手段,比如前不久陪同妮基塔參加進階試煉的時候,曾在魔方島的小鎮上租用一輛施加魔法以收到減震效果的馬車,坦率地說,乘車體驗相當舒適。
然而問題在於施法者的數量太少,施法價格過於昂貴,這種附魔避震技術的成本自然也就居高不下。哪怕有奧法銀行提供充足的法術位貸款,可以建立起一家專為車輪附魔的工廠,這樣生產出來的車輪也隻有富人才消費得起,對改善大眾的出行體驗並無幫助。
其實橡膠輪胎在發明之初價格也非常昂貴,地球上第一個購買充氣輪胎的人名叫羅列,是個英國貴族,四個輪胎花了他四十四磅二先令的天價!這顯然不是普通人消費得起的,但是科技相比魔法的一大優勢就在於易於推廣普及,隨著輪胎進入工業化生產階段,成本很快就降低到普通出租馬車也裝得起的價位,而魔法始終是少數精英的專長,除非實現全民施法的烏托邦,否則附魔成本不太可能降低到大眾工業品的地步。
正是基於上述考慮,羅蘭堅信在遠東乃至整個瓦雷斯推廣“熟星質輪胎”這項非常實用的發明,商業前景一片光明。唯一的問題在於“星質”本身雖然像陽光和空氣一樣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沒有什麼成本,但是能夠抽取星質的心靈異能者卻不易尋,這與附魔技術存在相似的瓶頸,倘若星質產能不足,輪胎成本降不下來,恐怕很難在與附魔車輪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尤金,抽取星質的效率是否與心靈異能者的職業等級有關?”羅蘭問。
“這倒不存在什麼關聯,隻要能夠進入‘靈能集中’狀態,稍加訓練就可以掌握抽取星質的技能,至於抽取效率,熟練掌握操作技巧以後其實都差不多,這沒什麼難的,哪怕是新手,每分鍾至少也能抽取10磅星質。”尤金笑了笑,接著說,“如果能夠展現靈能,效率就更高了,比如1階異能‘創造小型星質構裝體’有一個變種用法,不為構裝體注入臨時生命,可以使原本用來塑造構裝體的星質永久保留下來,短短3秒即可獲得至少100磅星質,為此隻需要支付1點靈能,如果將全部靈能點都用來展現這個異能,每天創造出來的星質分量就相當可觀了,當初我和我的學徒就是用這種方式為建造銀空的領主府邸和辛德拉教堂籌備到充足且免費的建築材料。”
尤金的學徒至少也是5級心靈術士,靈能點不低於25,如果專注於生產星質,每天最少也能產出2500磅,摻入鐵粉之後能造出多少輪胎?羅蘭稍微計算了一下星質輪胎的產能,立刻意識到這個行當大有可為——星質輪胎的成本絕對比附魔車輪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