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2章:“大海嘯”(Ⅹ)(2 / 2)

炮擊戰就這樣一直持續到正午,海灣對麵已是一片狼藉:硝煙彌漫的陣地上,隨處可見破碎的水泥塊和大炮碎片,化作廢墟的碉堡夾雜著斑斑血跡。

從黎明到正午,持續整整八個鍾頭的炮擊戰幾乎就是帕爾尼亞岸防陣地單方麵在挨打,已經有不下二十座炮台被帝國艦炮摧毀,還擊的炮聲則明顯變得稀疏,透出一絲有氣無力的意味。

呂西安將軍一直在密切關注戰場上的局勢,敏銳的覺察到帕爾尼亞守軍的士氣正在跌落,遂決定在對方的傷口上再撒一把鹽,誘使其喪失理智。

早已等得不耐煩的四艘帝國巡洋艦——“雄獅”號、“猛虎”號、“不屈”號和“無畏”號——奉命出擊,勇敢地越過三艘戰列艦,在岸防炮台的射程邊界上一邊開炮一邊遊走,仿佛在故意挑逗對方。

帕爾尼亞人並沒有被帝國海軍這一具有侮辱性的行動嚇倒,反而被激發出前所未有的勇氣與鬥誌,所有岸防炮台都把攻擊目標轉移到四艘帝國巡洋艦。

乘著岸防炮台的火力大多被機動靈活的巡洋艦吸引,三艘略顯笨重的帝國戰列艦悄然向前挺進,在更近的距離從容炮擊對岸堡壘,以便提高射擊精度。

此時港灣內外的景象既可怕又壯觀:強大的軍艦在碧波中旋轉,各種口徑的艦炮齊聲轟鳴;濃密煙霧和飛塵籠罩下的堡壘被強烈的閃光刺穿;岸防炮的怒吼在海峽兩側的峭壁之間回蕩;驅逐艦和掃雷艇冒著頭頂來回穿梭的炮火在海麵上四處遊走,執行著危險的掃雷任務——這一切都展現在陽光燦爛的天空下和風平浪靜的碧波上,合起來給親曆者造成一種壯麗與恐怖交織而成的矛盾印象。

這一混戰階段持續了大約兩個鍾頭,將近下午三點鍾的時候,座落在港口左岸的19號炮台陡然發出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鳴,滾滾黑煙衝天而起,炮台中的12名帕爾尼亞官兵全部犧牲,就地被埋葬在這座鋼鐵與水泥的墳墓裏。

短短一刻鍾之後,持續遭受兩艘帝國戰列艦炮擊的18號堡壘也終於陷入沉默。“查理大帝”號和“特蕾莎皇後”號相繼調轉炮口,開始有規則地轟擊17號堡壘和16號堡壘。到了下午五點三十分,左岸陣地的火力已經明顯減弱,約有半數炮台停止開火,堡壘裏的官兵要麼已經犧牲,要麼被迫撤離,被放棄的工事群充斥著金屬、岩石與水泥的碎屑,在夕陽的籠罩下顯得分外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