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普利特此時還無法確切把握羅蘭的思路,既然這位年輕的君王對於在亞珊帝國境內擴張自己的領土表現的如此謹慎,為何又要支持軍方采取積極的軍事行動呢?調動大軍勞師遠征,總不至於僅僅是為了在帝國境內進行一次耀武揚威的大規模遊行吧?
約翰·普利特隱隱預感到羅蘭之所以支持西征作戰,除了即將在廣播與報刊上大肆宣傳的那些理由,肯定還有更為關鍵且不便公開的原因,可惜他猜不出具體是什麼原因,也不便當麵向攝政殿下追根尋底,最後隻得帶著滿腹困惑離開王宮會客廳。
……
七月七日清晨發行的《祖國日報》,頭版頭條刊登出一篇題為《戰爭尚未結束》的社論,文章署名為“本報特約評論員”,但是有心人士不難通過行文風格辨識出這篇雄文係由寇拉斯政府新聞總監約翰·普利特爵士親手操刀。
約翰·普利特在這篇政論當中貫徹了昨天在羅蘭麵前總結出的那些觀點並加以完善,寫出的文章邏輯嚴謹大氣磅礴,具有令人歎服的說服力。這篇文章實際上也表明了寇拉斯堡當局對於戰爭延續問題的態度,當天晚些時候,勞埃德首相在接受“遠東之音”特約采訪的時候,也在播音室中采取與約翰·普利特這篇文章完全相同的口徑,麵向收音機前的國內外聽眾闡釋了遠東當局向帝國政府開出的兩點要求,在查理皇帝公開發表投降宣言以及就戰爭賠款問題達成共識之前,遠東人將繼續戰鬥,直到正義得以伸張的那一刻。
依托遠東地區高度發達的廣播新聞網絡,寇拉斯政府申明的立場迅速傳達到千家萬戶,成為民眾熱衷討論的時政話題。這些年來羅蘭通過教育、文化與宣傳不遺餘力培育的愛國觀念與民族情感早已在遠東民眾心中紮根發芽,早在遠東政府公開表態之前,呼籲西征、要求複仇的呼聲就是社會輿論的主流,約翰·普利特的政論文章登報過後,朝野上下進一步形成共識,反對西征的聲音則漸變微弱,少數由反戰派把持的報刊,也隻能拿“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在國境之外白白流血犧牲”之類道德正確的說辭捍衛自己的觀點。
約翰·普利特注意到這些“反戰派”的文章,對作者試圖代表前線官兵及其家人、進而向讀者發起情感攻勢的伎倆也是洞若觀火,當即組建起一支規模空前龐大的戰地記者團隊,授意他們趕赴奧列維要塞拜訪前線戰士,傾聽並且如實記錄下遠東軍人的真實心聲。
遠東國際廣播公司以這些戰地記者由前線發回來的采訪稿件作為第一手資料,加班加點製作了一檔名為“戰地通信”的新節目,每期節目都要朗讀數封前線官兵與後方親友的通信,使聽眾得以了解遠東軍人及其家人對待這場戰爭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