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先哲所言: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資本就會蠢蠢欲動;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資本就會冒險;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冒絞首的危險;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在高額暴利的刺激下,許多受到奴隸商人資助的傭兵和冒險者蜂擁來到科米行省,懷著一夜暴富的夢想投身於“獵奴”這一古老而殘酷的行當,以赫倫堡這個當時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奴隸交易市場為據點,全副武裝闖進草原深處,襲擊那些野精靈聚居的村落,縱火焚燒房舍,屠殺膽敢抵抗的原住民,大肆擄掠婦女和兒童,轉手就在赫倫堡市場上賣出高價,利潤之高令人驚歎!
自從科米行省建立以來,短短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當地草原上的野精靈人口就由超過十萬下降到不足五萬,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恐怕再過不了幾年這個族群就要滅絕了。為了逃避帝國奴隸商人的戕害,野精靈們紛紛撤退到叢林深處,帝國政府也意識到這種獵奴生意過於殘酷,在教會與文化界人士的一再譴責下,出台法令禁止以暴力手段擄掠野精靈強迫為奴,還將科米行省與遠東行省交界地帶的大片原始叢林劃為“保留地”,允許野精靈在保留地的範圍內按照自己的風俗習慣平靜生活,休養生息。
這些政策的出發點本來是很好的,可惜執行到基層部門就走了調。保留地的本意是給野精靈劃出一塊適合他們崇尚自然的天性的家園,然而這一法令由於條文本身不夠嚴謹,很快就被科米行省的地方官員鑽了漏洞,曲解為野精靈能夠且僅僅能夠在保留地之內活動,離開保留地就形同非法流民,任何帝國公民都有權利和義務出手捉拿,送到總督衙門換取賞金。當然,具體怎麼處置這些野精靈流民就由當地官僚說了算了,如果隔天在奴隸市場上看到這些流民的身影,那也不用覺得奇怪。
相比舉報流民獲得的那一點點賞金,直接將擅自離開保留地的野精靈押送到奴隸市場賣掉無疑更有賺頭。曾因禁止擄掠野精靈的法令出台而受到打壓的獵奴生意再次在科米行省活躍起來,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原本為保護野精靈而設的自留地,如今反而成為囚禁野精靈一族的大牢房。
從前野精靈一族散居在茫茫草原上,憑著卓越的野外生存技能,不難逃脫獵奴隊的追捕。現在他們的活動範圍被局限在保留地中,可供避難的空間就很有限了。另一方麵,帝國法令隻是表明野精靈可以在保留地內居住,卻沒有禁止其它帝國居民進入保留地,因此獵奴隊隻需要花點小錢辦一張“采伐執照”,即可合理合法、堂而皇之的進入保留地,至於接下來是伐木還是獵奴……天高皇帝遠,誰又管得著呢?
這些以采伐隊的名義闖進野精靈自留地的獵奴者,在叢林中大肆縱火焚燒精靈營地,采用比從前更殘暴無忌的手段狩獵野精靈,為赫倫堡的奴隸市場源源不斷輸送新鮮的“高級貨”,一名身體健康的野精靈處女,在拍賣場上售出上萬金杜加的天價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如果聖光教會或者文化界人士對此發出譴責,奴隸商人大可兩手一攤裝委屈,聲稱自己雇傭的采伐隊在叢林中作業的時候遭到野蠻的精靈襲擊,隻得逃離保留地,然而那些精靈還是不依不饒的追殺上來,迫不得已隻好反擊。至於那些被賣到奴隸市場的野精靈,都是追殺伐木隊途中脫離保留地的強盜,將之擒拿下來自行處置是商人的合法權利,賣掉他們多少能彌補一些遇襲期間蒙受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