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沈爹笑嗬嗬的。
“快洗手, 吃飯了,就等著你們呢!”沈秀從堂屋伸出頭來。臉上的笑容怎麼也掩飾不住,她現在是無事一身輕鬆, 雖然慶林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複,但是她現在有了期盼, 處處都是幹勁兒。
再加上,剛剛又知道這院子竟然是弟弟媳購置的, 簡直是喜上加喜!竟然能在縣城擁有自家院子, 而且還這麼寬敞,真的是農家出身不敢想象的事情。
雖然根據她娘說購置這院子, 都是弟媳婦兒幸運, 發了一筆橫財。發橫財這事沈秀相信,但要說用來買房了,沈秀是不怎麼相信的。
三柱子雖然看上去並不在乎這些,但一個男人要全憑媳婦兒才走到今日, 他恐怕都不會往外說一句, 這可關乎男人的自尊心。況且她弟聰明, 這樣說,恐怕隻是想讓她娘和弟媳婦好好相處而已。
看破不說破,她都已經是出嫁的閨女了,和娘家親近, 卻也要拿捏一個度, 有些話該說就說,有些話就不能說。
兩個小家夥被姑姑領著去洗手, 沈衛民則鑽進廚房看了眼,果然掌勺的是他家趙姑娘。
“糖醋魚?”沈衛民朝鍋裏看了一眼。
“在巷子口看到有人賣鯉魚,就買了兩條, 大姐這段時間辛苦,全當給她補補。”趙琪笑著說道。
沈衛民沒啥意見,旁邊灶台上的陶罐裏還燉著湯。沈衛民掀開鍋蓋看了看,雞湯,上麵還飄著兩片人參片。
隨即,沈衛民就被進廚房的李招娣打了手,“你這孩子咋什麼都好奇?這是給你姐夫燉的,沒你的份兒。”
“娘,那也太用力了。”沈衛民揉著手,他是好這口雞湯的人嗎?
“快進屋去陪桂花說說話,這就開飯了。”李招娣笑看著兒子耍完寶,最後才出聲吩咐。
本來就是家庭聚餐,氣氛當然其樂融融。
飯後沈秀拎著雞湯去醫院,她是抽空過來的,隻能拜托對門的李凱照顧嚴慶林一二,但哪能長時間麻煩別人?不過其實也添不了多少麻煩,現
在嚴慶林的意識已經清醒,雖然還不能動彈,卻並不是離不了人。
但長時間離開,身邊沒個人,還是叫人擔心。
張桂花多待了會兒,也提出要離開。沈家現在個頂個的忙,就是今天能在縣城見到沈父沈母,他們也是來探病的,就算再沒眼色,也知道現在不能留下給人添麻煩。
沈衛民趕緊阻止,“我可答應呂廠長要帶姐你到處逛逛的,你一個人算怎麼回事啊?”
“我不傻不呆,想去哪兒我自己到不了哪用你陪著。你現在這麼忙,趕快忙自己去的得了。你既然叫我一聲姐,跟我還這麼客氣?”張桂花哭笑不得,那就是敷衍呂廠長的借口,她咋可能在這個節骨眼兒上讓沈衛民陪她到處逛。
“行,那我就不跟姐你客氣了。”沈衛民不是矯情的人。今天大姐回公社,他要去縣醫院陪護。在那之前,他還要去紙廠玻璃廠一趟,確實沒多少時間。
沈衛民送張桂花到門外。
“對了,我忘了一件事,今年過年禮盒你們村裏有什麼想法嗎?”張桂花問道,今兒齊廠長還說起此事,要不然她都忘了。
“有些想法,現在已經在準備著了。要是姐你需要,下次我去省城帶幾個樣盒過去,讓工會的同事們挑選挑選?”沈衛民反應迅速。笑話,這可是訂單,工廠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訂單,作為負責任他當然重視。
“行,這樣最好了。”張桂花滿意的點頭,“你們這邊還是隻準備高品禮盒?預算稍低些的能行嗎?”
中秋節的時候,她定了幾百盒,最擔心的就是沈衛民這邊出不來貨。主要根據沈衛民當時的描述她一直以為這隻是個小作坊,但是上次她們去沈家溝的時候可瞧見了,小作坊已經發展成了工廠規模。雖然也隻有一個院子,但原料什麼的品質都很好。
臨走時,嬸子給她們包的糕點,和之前禮盒裏的糕點味道簡直一模一樣,用料足足的,可見農家人淳樸,一點都不偷工減料。
中秋節禮盒
,齊廠長帶著它們在各工廠晃了一圈兒,就這一圈,就為他們省機械廠打出了名頭。那之後,張桂花去開會,經常被幾家工作人員圍著,打聽“為民鋪子”是哪家食品廠?
也有想單獨買來嚐嚐,或者給家裏老人小孩兒吃的亦不在少數。不過,衛民他們就是家小作坊,家又在縣城下邊的農村,總不能讓他每次上班都兜著一包點心到省城銷售去吧,不想要工作了怎麼的?
不過如果是訂禮盒的話,就沒問題,一次性運到省城完事。這不快過年了嗎?她提前先預定上。
“姐,如果你說的是幾萬盒的話,我承擔不來。就算讓我們全村都來幫忙,也不能成。工廠規模太小了。”
沈衛民實話實說。雖說沒有把到手的生意往外推的道理,但是也得有自知之明,和省機械廠的生意不僅僅是生意,還牽扯到他和張桂花的情誼。生意重要,情誼也重要。
另外,一次性規模太大,太紮眼。就比如他在紙廠訂兩百個禮盒,也就是兩捆的事,無傷大雅,也沒人在意。但他要是在紙廠定上萬個禮盒,那可是大客戶,一下子就會受到矚目。他們現在根基未穩,不能太過張揚。
張桂花就是欣賞沈衛民這一點,能成就是能成,不能成就是不能成。
“成,我知道了。具體定多少,等你下次來省城,我們具體談。還有附近幾個工廠跟我打聽禮盒,我幫著推薦推薦,應該不妨事吧?”
“那就謝謝姐了,我求之不得的事呢。”幾萬份不能行,幾千份還是可以的。
“行,你們好好備貨。”張桂花笑著說道,“你們產品質量過硬,又辦了牌照,就先上你們當地的供銷社的推銷,再不濟讓你們公社領導給幫幫忙,總不能隻單靠節日訂單,細水長流,才淵遠流長。”
這是張桂花的肺腑之言,並且隻有如此根基才能穩固。
“姐,你說的是,我會斟酌著進行的。”沈衛民真心道謝,端看這和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就知道張桂花是真心為他著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