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養那麼多幹什麼,搞得跟農作物似的。”
方好很耐心地解釋,“你說對了,這種東西的確可以算農作物,它的葉子是可以用來泡茶喝的。”她伸出手指輕輕摩挲著碧綠的嫩葉,無限憧憬,“我還指著用它來給我提神醒腦,闖大關呢!”
關海波暗暗好笑,“就這麼幾片葉子,夠你喝幾天?不過,”他端詳她陶醉的模樣,正兒八經道:“它看上去憨憨的,倒是挺襯你的……哎,開車呢,不許動粗,危險――”反抗無效,方好已經撂下薄荷,張牙舞爪地作勢撲上身去……
雖然嘴上說沒戲,周一的考試,方好還是去了,即使寄希望於補考,她也先得去摸摸底才行,權當這次是考前模擬,更何況,考試也收錢的。
抱著必定“陣亡”的心態進了考場,方好等於把素來沉重的思想包袱給放下了,整個人沒有陷入過於緊繃的狀態,她還是認真地做題,畢竟機會難得。
一小時的筆試很快過去,令她訝異的是,平常卯足了勁聽都覺著費勁的聽力題今天居然字字清晰,一鑽進耳朵就立刻被消化理解,答題更是飛快。交卷時還有些雲裏霧裏,怎麼也不相信今年出的題目會如此簡單,十有八九,是自己理解歪了。
上午的考試結束後,許多同學都緊張地聚在一起交流答案,方好沒那興趣,反正砸了也在意料之中,她回家張羅完吃飯,又舒舒服服睡了一覺,看時間差不多了,才重新往學校趕,下午還有一場口試。
口試是兩個考生一起進的,先分別回答考官提出的幾個常規問題,諸如家庭背景,興趣愛好等,這些問題人人都能準備到,隻要不掉鏈子,背誦起來流利就可以過關,難的在後麵。
考官給出一道情景模擬題,給兩名考生五分鍾時間討論之後,讓他們用對話的方式來解決這道虛擬的難題。
相對於同伴的緊張,方好要輕鬆許多,因為壓根沒指望自己能過,完全抱著旁觀的心態參與。除了張口說第一句時略微感到別扭,她始終麵帶微笑,從開場白到漸漸切入正題,無形中一直在起主導作用。
而語言這種東西,其實克服掉剛開始的尷尬和緊張,說順了,也沒什麼難的,沒有標準答案,隻要你表達順暢就行。
考官的眼裏逐漸流露出對方好的讚許,而她的同伴到後來也因為感染了她良好的情緒,越說越順利,兩人甚至還用英語開了幾句玩笑,連主考官聽著都笑了,氣氛一下子很和諧。
十五分鍾一晃而過。
從考場出來,同伴興奮地揪住方好的手嚷,“我覺得這次咱們一定能過!”
方好的欣悅卻是源於另一個原因。
她屢次麵試失敗都起始於麵試官那一句,“接下來這幾個問題請用英文回答,OK?”每次聽到對方如是說,她的腦袋就會很精準地嗡一下無限放大,接下來,手和腳都不是自己的了,後背緊張地直冒虛汗,舌頭理所當然開始腫大……最終結果,自然是垂頭喪氣敗下陣來。
而剛才,她坐在裏麵,麵對兩名考官,竟然用英文講了那麼長時間,舌頭騰挪跌宕,靈巧地就像不是她自己的。
原來,她是能用英語流利表達的,之前的失敗全是因為她的不自信,她不相信自己能講,在這樣心理暗示的作用下,豈能創造奇跡?!
這個發現帶給方好的震撼,是連“考試合格”這樣的成就都無法比擬的。她終於明白,很多事情,不是力不能及,而是自己缺乏信心。
努力隻有在自信的伴隨下,才能真正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