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薩達姆和他的伊拉克(1 / 3)

Δ四海為家

3個月前我送妹妹去加拿大,偌大一架波音777,擠滿了新一代黑發黃臉的科技人才。在首都機場候機廳,我與幾位和妹妹一樣純潔可愛的大學生邂逅,得知這些“至新大陸”的新移民雖然國門未出,就已獲得加國醫療保險等多種社會福利,連加航提供的移民機票都是打折的。如此優厚的招聘條件,自然令在火車站撒泡尿都要繳5毛錢的窮學生興高采烈。首都機場每天都有這樣的大飛機“至”新大陸,這還不算更熱門的洛杉磯、舊金山、紐約、底特律、達拉斯……飛往超級大國的航班遠比前往冰天雪地的航線更熱火朝天。

我曆來把托福、GRE看成是發達國家的聯合收割機,是合眾國設在不發達國家的人才收集器。我熟悉的許多成熟的好學生,都是一夜之間被美國托福托走的,這頗讓我義憤填膺。中國現在每年有2000萬應屆高中畢業生,其中隻有90萬佼佼者能通過競爭,享受百裏挑一的高等教育。據北大黨委書記任彥申教授介紹:“在這90萬佼佼者中,每年約有占半數的高考狀元被北大錄取。”而據《中國青年報》發表的調查文章《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去了哪裏》披露:僅在1997年就有457名北大應屆畢業生、357名清華應屆畢業生被托福收走。16年前國慶閱兵,高舉“小平您好!”標語的北大生物係81級,已經以“整班編製”去了美國。連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中國問題專家裏奧·奧林斯也感慨:“誰都無法確切知道,現在或1978年以來的任何時期,到底有多少中國學生和學者在美國學習。”兩年前,北大王選考察美國矽穀後發表文章:“矽穀公司沒有美國人並不奇怪,而沒有中國人的高科技公司則是罕見的。”

就在各路神仙紛紛騰雲駕霧西去之際,我這個四體不勤的國際浪人,悄悄離開加利福尼亞的唐氏農場,重整旗鼓返回伊拉克。作為一名國際主義者,我曆來堅持四海為家,也希望地球上所有居民都像我一樣在更廣闊的時空上自由漫遊。我主張人類應該在地球乃至宇宙的每個角落展開勞動競賽,避免軍事對抗,享受美好生活,實現《共產黨宣言》“工人無祖國”的美好理想。

10年前,我因海灣戰爭涉足中東國家,在沒有戰事的晴好天氣,我喜歡躺在小旅館裏打開空調看電視。我發現馬耳他、土耳其、約旦、以色列、塞浦路斯、埃及、海灣……除利比亞卡紮菲和伊拉克薩達姆外,所有電視台都在播放同一首節奏很強的MTV。我由於在娘胎裏被媽封了五音,沒有音樂細胞,但耳濡目染次數多了,再配以莫斯科坍塌畫麵,好歹分辨出唱的是《一起走》(Together)。麵對阿拉伯世界鋪天蓋地的可樂、漢堡,我哀歎即使美國在海灣戰爭中慘敗,美國的生活方式也早已經兵不血刃占領了整個中東。

2000年突然出現的生命基因圖、電腦互聯網翻天覆地,已經遠遠超出我的知識範疇和理解能力。當年“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馬列主義的蘇維埃俄國,突然跨越時空去追趕彼得大帝。連俄羅斯航空公司也匆忙塗掉鐮刀斧頭標誌,把最好的機種調整到美國航線上,使我不得不冒險乘坐“前”蘇聯的圖—154,老態龍鍾地重返“後”中東,拜訪堅持阿拉伯民族複興社會主義的伊拉克。

Δ天賜之都

多年來我一直頑固地認為,伊拉克是世界上最值得寵愛的一方水土,是神給人類的天賜,是地球上最適合生命繁衍的地方。古希臘人把這塊“新月形”土地稱作“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位於兩河之間的良田。以我狹隘的純自然眼光看,伊拉克是地球上絕無僅有的最有“油水”的富國。伊拉克石油的質量、儲量、產量長期穩居世界前茅,亞述附近的油汽田已經至少自燃了一萬年。與伊拉克比鄰的科威特、沙特雖然也有石油,可由於缺水飽受幹旱之苦。一海之隔的埃及雖然有條尼羅河,但缺乏石油,更不用說蘇丹、也門、約旦、敘利亞、以色列那些缺油少水的沙漠國家。

伊拉克富甲一方,就在埋藏萬頃石油的沃土之上,底格裏斯、幼發拉底兩條世界級大河滾滾流淌。早在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就在這裏創造了人類最古老的文字和曆史上第一部完備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伊拉克一直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最富足、最具國際性的開明國家。

大概正是因為這裏過於美妙,所以才屢屢遭受異族入侵:古波斯阿赫梅尼德王國、馬其頓亞曆山大帝國、塞琉古王國、波斯薩珊王國和阿拉伯哈裏發大帝國。阿拉伯統治中心也從麥地那遷到大馬士革,又從大馬士革遷到巴格達,進入鼎盛的“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巴格達成為世界的中心。

早在薩珊王朝時期,故都泰西封附近20公裏處,就有一個小村叫“巴格達”,意思是“天賜”。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裏發艾卜·哲爾法爾從帝國各地調集10萬工匠,曆時4年,在“天賜”之地建立都城曼蘇爾,“曼蘇爾”是勝利者的意思。曼蘇爾城分為內城、外城和禁城,有3道城牆組成3個同心圓,4條大街由城中心穿過東南西北4個城門,筆直地向外輻射。巴格達自建成之日起就對外拓展疆土,到8世紀上半葉,阿拉伯帝國疆域已經西抵比斯開灣、東到印度河和中國邊境,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超級大帝國,疆界遠遠超過羅馬帝國。當歐洲沉淪於封閉落後的中世紀時,阿拉伯汲取希臘、羅馬、波斯、印度、中國的科學文化,已經成為絲綢之路上的天堂。

像所有封建帝國那樣,輝煌之後開始腐敗。為穩固政權,哈裏發招募生猛的突厥奴隸守衛巴格達,但沒想到突厥人得寵後擁兵自重,最終殺死哈裏發。十字軍東征後,巴格達被蒙古騎兵占領,其後淪為土耳其人、英國人的領地,阿拉伯再也無力恢複龐大、統一的帝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20世紀70年代,在以巴格達為中心的阿拉伯廢墟上,先後建立了22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遍布整個西亞北非。

1932年,伊拉克費薩爾王國率先在名義上擺脫英國宣告獨立,阿拉伯複興黨、伊拉克共產黨、民族民主黨、民族聯盟黨、獨立黨、庫爾德民主黨、青年軍官組織躍躍欲試,都想成為新國家的新主人。

Δ越獄

1937年4月28日,遺腹子薩達姆·侯賽因在提克裏特農村出生,侯賽因家族具有悠久的抗擊奧斯曼和英帝國占領的傳統,“薩達姆”的原意就是“堅定不移的戰鬥者”。薩達姆出身貧寒,父親馬吉德在他還未出生時就離開了人世,母親為了生計,改嫁他的叔叔易卜拉欣·哈桑。薩達姆從小爭強好勝,崇拜的人不多,但對舅舅海拉·塔勒法卻尊重有加。薩達姆9歲時離家出走到舅舅塔勒法家裏,在那裏上學讀書,塔勒法不僅是他的精神父親,後來還成了他的嶽父。受舅舅曆史修養熏陶,薩達姆從小便喜歡曆史,特別是對阿拉伯曆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也正因為他太熟悉阿拉伯複雜的曆史和各國之間千絲萬縷的政治、宗教關係,才會導致他領導伊拉克發動一係列恢複伊拉克曆史地位的民族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