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空二亂(2 / 2)

嘉靖看周夢臣的身影,忽然有了一絲張璁的影子。當年張璁站在大殿之上,指點朝廷弊政,也是如此意氣風發。可惜,斯人已經不在了,否則夏言算什麼?

周夢臣不知道嘉靖此刻所想,而今繼續說道:“九邊乃至京營,空餉占半,剩下的將士,或為人傭役,或操賤籍,大明在冊兵馬,三百餘萬之多。但是朝廷大抵有多少大軍,陛下應該比我清楚。”

“而今九邊加軍營,能有戰兵三四十萬之多,就已經是萬幸了。”

“我大明之軍,北有九邊之敵,南有各省需要鎮守,如此數目,根本不夠用。而兵為將有,朝廷經製之兵不堪戰,唯有家丁堪戰。如此下去,國將不國。臣不知道會有怎麼樣一個下場?”

“此為兵空。”

“文章興而國家興,蓋因國家以文章取士,但是而今科舉製文,百題不問,一心八股。”

“而八股積弊深重,撕裂題目,不過雕蟲小技而已,以至於舉人不知漢唐,如此何以治國,九邊乏邊臣,亦非一日。國家需要財臣,計相,而今何在?”

“此為才空。”

“有此三空,朝廷想不內憂重重,都不行,但凡有一個水旱蝗兵之事,就茫然不知所措,朝廷局麵,更是隻能被動修補。隻能任江河日下。”

嘉靖聽了。臉上麵無表情,說道:“還有所謂二亂。”

周夢臣說道:“乃至北方虜亂,南方倭亂。”

嘉靖聽了,說道:“虜亂,朕是知道,不就是俺答嗎?俺答確有小智,然蒙古人這麼多年了,早已不複當初了。但是這南方倭亂又是怎麼回事?”

嘉靖其實對大明朝廷的局勢,不是不明白。而是太明白了。

很多事情,他隻能緩解,不能根除。

一來沒有方向。張璁當年得嘉靖信重,也是主持改革,可謂大刀闊斧。但是結果如何,不過十幾年所謂中興之後,盡複舊觀,甚至比之前還要差勁。

二來現在的嘉靖已經沒有當初支持張璁的心勁了。

一心一意想要長生。漢武帝覺得自己如果能成仙,他將天下當破鞋子。嘉靖的心態與漢武帝,不逞多讓。

就倭亂一事,嘉靖不大明白。

真要說起來大明倭亂,就要從大明開國開始。後來斷斷續續的還有一些,但是一直不嚴重。

嘉靖都已經習慣,這就好像真要說起了,大明境內一些邊邊角角有很多土匪,有時間也做個亂,隻要不鬧出什麼大事來,朝廷也都當做沒有看見。嘉靖對倭亂的認知,就是比這些土匪稍稍高一層。

或者說是海上的土匪。

周夢臣說道:“陛下有所不知,此處倭亂根源與往日不同,往日都是日本國內有戰敗的武士,漂洋過海,來我大明搶劫,而今倭亂的根本,乃是大明百姓為亂。”

嘉靖眼睛微微一縮,說道:“此事當真?”

從一個皇帝角度來看,他能容忍一些外族猖狂一些。卻絕對不能允許漢人百姓聚眾起事。在他看來,前者不過是疥癬之疾,而後者也不是什麼大事,卻很可能轉化為心腹之患。

需要特別注意。

周夢臣說道:“陛下可以查朝廷檔案,在正德中,就有西夷佛郎機來使,佛郎機國遠在西方萬裏之外,國中百物匱乏,最喜中國貨物,與朝廷朝貢不成,乃暗通江南。浙江等地不法之徒,走私中國貨物。其利最少有十倍之多。富貴動人心,這才江南倭亂的根本原因。隻要海禁在一日,倭亂就不可能終止。”

“甚至越禁越亂的局麵。”

“而今江南很多百姓,都是在城中做工為生,他們造出來的東西,都要給海外。斷絕這一條路,不僅僅是傷及西夷海寇,還傷及大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