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第三條線馬庫斯(3 / 3)

……

三條線,至此全部埋完。

陳楓做了很多小細節,譬如:仿生人既然是一個工具,為什麼要加入人性,這樣的設定是為什麼?

嘿嘿嘿,陳楓的目的很簡單呀,就想引起爭論,讓人思考,讓人情不自禁的發問,人是在剝削機器,還是人在剝削人?

怎樣去突出社會變革呢?怎麼讓馬庫斯成為最有思想的仿生人,通過畫畫,通過下棋,通過一位有智慧的老人,他把它當人看,它把他當父親。就是這麼一種傳承的關係——智慧。

馬庫斯的形象,陳楓曾有幾次想設計成康納,但最後他的選擇是馬庫斯,因為他覺得,康納不夠智慧,突出一個人智慧,要交流,尤其是要有仿生人獨立形成思考的部分。

因而,陳楓選擇了公交車上那個有靈魂眼神,這些都是陳楓無數次思考的東西,最終化為筆墨,形成這紙麵上的一行行字。

一個是突出種族隔離,種族歧視,另一個就是未來,貧民,中層,下層,這些人民會變成什麼樣子,給出一個可能性的答案,這也是為什麼陳楓不敢把《底特律》的背景放在華夏國的原因之一。

政治危險,政治錯誤,萬萬不能觸碰。

隨後馬庫斯的這條線裏:

1,陳楓會讓作家的兒子登場,那是一個混賬不孝子,整天管老父親要錢,泡妞跑車甚至毒品無所不沾。

這其實是一個內涵的解釋,那就是為什麼老畫家對馬庫斯如此的上心,因為他對這個聽話的仿生人寄予了像兒子一樣的期待。

2,引出馬庫斯和畫家兒子的衝突,畫家究竟會站在那邊。

3,畫家教馬庫斯畫畫,馬庫斯畫出了迷霧中的自己,那是一副深沉的,灰暗的,充滿抽象意義的畫作,閉眼繪畫,突出思想,突出一種馬庫斯的選擇。

4,馬庫斯帶畫家出去散步,回家的時候發現進了賊,賊是畫家的兒子,沒有錢的他想偷老爹的畫去賣錢。

於是一場大衝突爆發,老人讓馬庫斯攔住兒子,兒子暴打馬庫斯,抱怨自己在父親心中的地位比不上破塑料,畫家一邊苦口婆心的規勸兒子,一邊對仿生人馬庫斯下達了不要進行自我防衛的指令。

結果在此時就很明顯了,這是一種選擇,人還是機器,不孝子還是仿生人,畫家最終選擇是兒子,是人。

畫家的兒子暴打馬庫斯,N種打法,突出一個暴力。

5,馬庫斯被暴打之下,先是突破老畫家下達的命令防火牆,而後突破自己我不能傷害人類的防火牆。

啊,它自由了。

啊,它解放了。

馬庫斯被再次痛擊,它開啟自我防衛,畫家的兒子頭顱撞在畫板一角,GG。

6,馬庫斯殺人,警察到來,一槍正中頭顱,馬庫斯報廢。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許久之後,當馬庫斯醒來,他已經是在一處仿生人的垃圾處理場,之前他因為傷害人類被報廢處理,他苟延殘喘,滿身血汙爬在廢棄物中,突出一個殘字。

他從同樣廢棄的同伴身體上,先後找到了可用的腿部,視覺,聽覺配件,正當他準備從一個翻過去的仿生人身上拿走重要的脈搏調節器,對方突然蘇醒並向馬庫斯求饒說:“我也想活下去。”

馬庫斯猶豫了一會兒,沒有動手。

最終在那些沒有反應的仿生人身上,他找到了配件。

8,腳踩共多仿生人的屍體,馬庫斯艱難的爬出垃圾場,大雨夜,消失了表層的馬庫斯頭頂鮮紅,滿身黑焦,在地獄中死,在地獄中生,他抬頭望向天空,一場革命從此開始。

9,10,11,12,13,……

馬庫斯會逐漸成為一個領袖。

其實從陳楓的給小說主人公起的名字就可見一二“馬庫斯”——“馬克思”

思想運動的引領者,領袖的誕生。

前路在腳下。

小說從來都不是亂寫的,有序,有道理,有人看,這才是真正的好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