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己未之冬(十)(1 / 3)

榆關守衛戰過去了兩個月,關城上的城樓已經重新建起,其他如箭塔、拍竿、吊索、火油架等大型守戰器具也修築一新。

城樓上高高豎立著兩杆月白色紅邊的大旗,一杆上書一個大大的“劉”字,“劉”字旁是兩行小字,分別寫著“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和“盧龍節度使”;另一杆寫著一個“周”字,兩旁的小字為“平州兵馬使、榆關守捉使”和“遊擊將軍”。兩杆大旗在北風中獵獵作響,透著一股肅殺之意。

自從出任右營甲都都頭的消息傳回本家之後,趙在禮這個庶出子弟也終於引起了家族的重視。老趙家子弟眾多,在軍中擔任都頭以上軍官的也不算少,但像趙在禮這樣通過自身努力,不聲不響做到都頭級別軍官的卻並不多,更何況,趙在禮的發展趨勢看上去絕不會止步於此,至少在目前,他便以都頭、任勇校尉的職銜統領平州軍部署在榆關的三個都,就職權來說,他已經算得上一個指揮使了!

老趙家一旦注意到了這位庶出子弟,便開始對他寄予了厚望,並立刻給予大力支持。除了戰馬、甲胄、兵刃和錢餉方麵的支持外,還派出幾名家丁前來聽用,於是趙在禮立即著手修繕戰具、訓練兵卒,整治戰備。他家學淵源,又有家中所派熟悉軍事的家丁協助和指點,這些事情對他來說,上手極快,整個榆關的守備在兩個月內便換了個麵貌。

此刻的趙在禮可謂春風得意,但春風得意的趙在禮從張龍手中接過自家剛到的委任告身時,和張龍一樣,感到了一絲惶恐和慚愧。委任告身中,任命趙在禮檢校平州軍右營指揮使,秩別禦侮校尉、從八品上。

任何軍隊裏,要想真正在軍營中立身,除了各方麵因素外,首重的必然是軍功!所謂無功不受祿,除了那些不知廉恥、以溜須拍馬為晉身之資的小人之外,凡是有良知的軍人,當所受之賞遠大於所立之功時,都會感到惶恐和慚愧。趙在禮出身軍將世家,對此有一份更清醒的認知。

趙在禮這一段時期領軍駐守榆關,在訓練新兵和修繕戰具中耗費了無數心血。他付出的努力越多,就越明白當初李誠中在這座殘破關城上抵禦契丹人到底有多難,尤其是他打聽到白狼山軍寨的情況還不如當初那座榆關之時,對於李誠中在白狼山所取得的勝利更感到了由衷的欽佩。

自己被任命為檢校右營指揮使,秩別也提為禦侮校尉,那麼李誠中……

看罷委任告身之後,他第一個反應不是驚喜和興奮,而是帶著一絲不安的向張龍道:“泉河兄,不知李誠中……”

張龍笑了,他取出另一份告身向趙在禮一晃:“幹臣老弟放心,兵馬使對此是有數的,這告身你就安心接著吧。恭喜老弟,從此榆關之上可以增加一杆將旗了。”當官階升到指揮使之後,便跨入了中級軍官的行列,這是一個軍官階別的分水嶺,已經有資格打出旗號了。趙在禮的將旗應該這麼書寫“平州軍檢校右營指揮使、禦侮校尉趙”。

聽張龍這麼一說,趙在禮鬆了口氣,心裏的那股子歡喜勁也終於升了上來。他連忙安排下去,命令手下軍兵將糧倉中的軍糧取出一千石,裝上張龍帶來的大車。等張龍將一切物資準備就緒,趙在禮帶著九十名兵卒來到他的麵前。

“幹臣老弟,這是何意?”張龍不明白。

趙在禮拉過為首的那名軍官,向張龍介紹:“這是元家三郎,泉河兄當是見過的。三郎與某乃是發小,此前曾在義兒軍中任夥長之職,聽說某到了平州,便央請自義兒軍中調了過來。此番泉河兄領軍押運軍輜,某意遣三郎領兵隨行,一來壯泉河兄軍色,二來……這幫子新兵都沒經曆過戰事,某意請泉河兄代為關照,也讓他們曆練曆練。泉河兄放心,這些兵都是某精挑細選的精銳,斷不會給泉河兄添亂。某當日聽李誠中說過,泉河兄的車陣中不曾安排有刀盾近戰之士,這些兵也可填補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