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西京變(十三)(1 / 2)

大相朱承明之所以能夠營造起那麼大的勢力,關鍵在於他畫大餅的本事,這一點與遠在營州的李誠中有異曲同工之妙。

渤海國兩百年的慣例,神策軍及十衛大軍都掌於五大氏族之手,這樣的慣例保證了渤海國兩百年的政壇穩定。其中左右神策軍及左右驍衛為禁軍,常駐上京,神策兩軍為國王親軍,由國王統領,當然國王是不可能下去帶兵的,所以依循唐製,左右神策軍中尉由王宮宦官擔任。左右驍衛由王族大氏統帥,具體在這一代上,則分屬王太子大諲譔(念yinzhuan)和王弟大封裔統管。

沒有軍權,什麼事情都辦不了,所以朱承明向軍隊下手了。他向宦官們介紹了大唐北司和南衙分庭抗禮的製度,許諾他們在王上稱帝後,將建立樞密院,專司接奏及傳令等機要政務,讓宦官們分享大權,同時,他還隱隱透露了大唐天子廢立事宜權歸北司的慣例,讓宦官們興奮得幾乎要暈厥過去。

得到左右神策軍的支持後,朱承明向年輕的太子描述了稱帝後四方來賀的美妙圖景,然後很快談到了大唐立國之初,高祖禪位的舊事。雖然什麼都沒有明言,但年輕的王太子大諲譔立刻在腦海中自行將這一圖景完善,很痛快的將左驍衛交到了他的手中,吩咐他“盡速酌辦”。

可惜朱承明在王弟、鴻臚寺卿大封裔這裏碰了壁,這個王弟沒那麼好欺騙,他的油鹽不進令朱承明頭痛不已。不過這已經沒什麼關係了,禁軍四軍已有三軍在手,自信滿滿的朱承明搶先動手,將大封裔軟禁在了府中,右驍衛投鼠忌器,隻能在城外軍營中眼巴巴看著,絲毫不敢妄動。

嚐到畫餅甜頭的朱承明繼續向其餘四氏豪門空口白話,盡情忽悠,許諾高、烏、楊、李四氏封國,他連國名都懶得起了,直接搞了個“西王、南王、東王、中王”出來。他本來也沒再指望獲得更多軍權,可是老天爺都幫他,高堯仁竟然信了!不僅信了,而且還付出了實際行動,將自家持反對意見的親兄弟軟禁在府中,致使右領軍衛趴在河州不敢動彈。

除了軍隊外,朱承明還向朝中文臣們封官許願,比如許諾裴頲為左相。當然,這個許諾並非空穴來風,這次朱承明是認真的,因為裴頲在朝中號召力很強,深孚人望,同時裴頲還與周邊諸國關係極佳,是個需要倚重的人才。對於裴頲的投靠,朱承明很歡喜,但同時又有著幾分戒懼,所謂越是看重便越是擔心,這也許是朱承明本人對自己是否真的能讓裴頲投效有些信心不足的原因吧。所以,他派出了親信將領一同前往,名為護送,實為監視。

裴頲是十月三十抵達西京的,與他前來的還有神策軍郎將金羅鬥。

金氏是渤海望族,祖上是高句麗遺民。金氏也是支持大相朱承明的重要力量,隻不過他們沒什麼軍權。金羅鬥能夠出任神策軍郎將,全憑了朱承明的照應。可是,不同於其他支持朱承明的新貴,金氏的支持更加堅決,也更加激進。

高堯仁在西京北門十裏外迎接裴頲和金羅鬥的到來,如此隆重的郊迎禮節,一方麵是因為裴頲的崇高聲望,另一方麵則顯示了高堯仁忐忑不安的急切心思。為了得到大相朱承明許諾的“西王”封號,他已經做了所能做到的一切,甚至不惜動用武力,與二弟高堯義反目,可是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卻仍然未見上京有何動靜,這不能不讓他著急上火。

裴頲打出了大相朱承明的旗號,好生撫慰了高堯仁一番,稍稍讓高堯仁寬了心,然後詳細詢問了高堯仁的一應布置,最後滿意的表示,大相已經在上京布置好了一切,發動之際,自會聯絡高氏。以裴頲的身份說出這番話來,確實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當即就讓高堯仁重新恢複了信心。

裴頲又道明了自己的來意,說要見一見現在身為唐使的高明博,同時也勸一勸被圈禁在府的高堯義。高堯仁當然無有不可,立刻親自陪著裴頲前往右領軍衛大將軍府邸。

到了門口,高堯仁止步,裴頲問道:“高將軍不和裴某一起進去了?”

高堯義苦笑:“某家二弟視某如寇仇,便不進去自尋煩惱了,某在這裏等候就是。”

裴頲點了點頭,也不多言,軍士敲開大將軍府門後,當先而入,金羅鬥率數十名神策軍緊隨其後。

裴頲的突然到訪令高堯義府中大為緊張,高堯義和高家子弟這些天一直衣不卸甲,早就手持利刃在院中戒備,高明博也將手下精壯緊急召集起來,做好了廝殺的準備。若非見來人是裴頲,高堯義連大門也不會打開,就要依仗院牆拚命死守了。

Tip:收藏+分享大唐新秩序,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