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西京變(十四)(1 / 2)

心中念頭飛轉,裴頲轉向高堯義道:“高將軍,如今大勢所趨,大唐已然江河日下,眼看就要亡了,為何高將軍仍然執迷不悟?我渤海乃海東盛國,在大唐欺淩壓迫下已經掙紮了兩百年,此時正是絕好的自立之機!大相乃渤海百年難遇的傑出才俊,忠誠勤懇、敦睦愛民,此倡可令渤海雄立於當世之間,高將軍莫要誤了渤海,誤了高氏,誤了自己啊!”

高堯義本來坐於堂上,看著自己這個兒子和當朝才子裴大夫侃侃而談,正是老懷欣慰之際,忽然聽到裴頲的這番言語,立刻怒從心頭起,哼道:“渤海乃大唐藩屬,又為大唐軍州,兩百年來一直秉承唐製,大唐待渤海素來恩義深厚,渤海現在擁有的一切,哪樣不是得大唐之傳授?就連裴大夫,平日裏不也常以大唐進士的身份為傲麼?怎的今日卻要背主離德,效不仁不義之徒?”

高堯義的斥責對於裴頲這樣以文才和道德為立身之本的儒家文臣來說是十分嚴厲的,等於直指對方的人品,但裴頲卻似乎並未放在心上,雲淡風輕的笑道:“此一時,彼一時也!裴某奉勸高將軍,做人還是要識時務的好,否則隻是因循守舊的老頑固罷了。”

高堯義也動了真火,裴頲成名二十載,二十年前便已經蜚聲宇內,當時可是個人人敬重的高絕之士,沒想到卻如此不堪,忍不住罵了聲:“無恥!”又道:“想要背棄大唐,也得問問王上答允不答允!問問渤海百姓們答不答允!”

裴頲十分“享受”的聽到了高堯義的喝罵,心中暗喜,連忙接口道:“王上?有神策軍支持便可,王上連宮門都不出半步,他不答允又有何用?”

高堯義心中一驚,旋即大怒,額頭青筋暴起,指著裴頲道:“你們……你們竟然大逆不道至此!大氏主國兩百年,有何錯處,你們居然想要謀逆!”

裴頲笑道:“誰說要謀逆了?王上不允稱帝,自有王太子答允,都是大氏王族,又有何區別?實不相瞞,王太子已決定鼎力支持大相,目下上京四軍,已有三軍在大相手中。大勢已然如此,高將軍還是擦亮眼睛比較好。”

一旁的金羅鬥是大相朱承明的心腹,是個比朱承明更加激進的人,忍不住大聲道:“就連大鴻臚也被大相軟禁府中了,高將軍莫要逆勢而為!”

裴頲詫異的看了看得意洋洋的金羅鬥,沒想到此人這麼配合自己,不覺以眼神微笑鼓勵。金羅鬥得了這位當朝重臣的鼓勵,更是滿臉得色:“就連你高家,如今不也在大相掌控之中麼?”

高堯義臉色蒼白,道:“就算高氏如此,但仍有烏家,有楊家,有李家!”

裴頲道:“其實說這些都沒用,隻要上京在大相手中,稱帝之事便是板上釘釘,無可更改!”

高堯義默然,無力道:“還有大唐……”說這話時,連他都有些心虛。

裴頲笑了:“大唐?如今大唐還有餘力東顧麼?”眼光轉向高明博,臉上似笑非笑。

高明博一直在認真聽著父親和裴頲、金羅鬥的爭執,與父親的粗枝大葉不同,他半年來一直將心思沉在密諜事務中,最擅從別人的談話中梳理出需要的信息。從裴頲開始談起上京的局勢起,他就敏銳的發現,這位裴大夫不停的在透露各種消息——王上大瑋瑎所處的困難形勢、左右神策軍及左驍衛的兵權歸屬、王太子大諲譔對稱帝的態度、王弟大封裔的被禁足……而且,裴大夫每透露一條信息,都要向自己看上一眼,那眼神……似乎很有意味……

現在既然談到了自己所代表的大唐,高明博決定出言試探一二,當下道:“營州是大唐在關外的軍州,不須大唐出手,營州便可解決一切問題!”

裴頲道:“就算營州如你剛才所言,已經打通了柳城與渤海的通道,但如今多事之秋,以一州之力,又能如何?更何況,營州還要北防契丹吧?李將軍還願意出兵麼?”

李誠中沒有在人前表露過向渤海動手的意思,高明博也不好回答這個問題,所以他語焉不詳的籠統道:“李將軍說過,為了維護大唐的利益,營州軍有不惜一切之決心!”

裴頲仔細體會著這句話,卻始終沒有得到肯定的答複,當下追問道:“就算營州軍打過來,又能起什麼用?營州軍有多少?三千?還是五千?要知道,就算單單一個左領軍衛,兵力便在五千之數,正州三千,西京兩千,試問,營州軍能攻得過來麼?”說完,裴頲看了看身邊的金羅鬥,又道:“更何況左右神策兩軍乃渤海精銳,戰力更高於其他各軍,恐怕就是金郎將這次所帶的一百虎賁之士,也不是營州軍可以輕纓其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