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大擴軍是一場盛宴,參與的軍官大部分都獲得了新的任命,每個人的臉上都是滿滿的喜色。回想一年多以前,在座的都是大頭兵一個,少數人則隻是帶領十人、五十人的低級軍官,可是如今,卻都成為了指揮數百乃至上千人的中高級軍將,這樣的收獲,怎能不讓人歡欣雀躍?
除了晉職以外,軍議的最後一天還拋出了新的軍餉製度,讓眾將又是神情一振。
過去的營州軍軍餉是十分混亂的,便如同所有其他盧龍軍各部一樣,職銜複雜繁瑣,難以計算。自從去年冬天新的軍銜製度出台之後,這種狀況有了好轉,但至今一直沒有正式施行,因為大軍始終處於作戰狀態之中,李誠中這個最高決策者又不在營州,很多具體條款細節還需要他來拍板。
東征回來後,李誠中重新將新的軍餉製度拿了出來,經過仔細盤算,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最新的軍餉製度是由李誠中授意,虞候司後勤處論證後得出的,崔和在其中有著很大的功勞。
涉及到軍官們的切身利益,大家都聽得非常認真、非常仔細,崔和也盡量說得慢一些、清楚一些:“大夥兒都知道,咱們營州軍的待遇一直是盧龍軍諸軍之冠,嗯,其實就整個大唐而言,應當也算得上前列了,當然,咱們不能和某些藩鎮的親衛相比,比如河東黑鴉軍,比如宣武元從軍,據說他們平日是無餉的,其收獲主要來自戰時,聽說他們每戰必劫掠,所獲財物自上而下層層分潤,這樣的製度導致了其屠城和搶掠的必然性,按照都督的說法,這樣的軍隊是大唐的禍患,是不可持久的。咱們營州軍要走向正規化,必須建立完善的軍餉製度,這是保證一支軍隊具有持續戰力的基礎。
這樣的軍餉製度應當具備以下三點:明確化、層級化、激勵化。也就是說,必須讓官兵們知道自己能拿多少、應該拿多少,各級之間拉開差距,給官兵以鼓勵和期盼。下麵某就具體情況向諸位說明,說明之前,某還要強調,這套軍餉製度不包含日常飯食、軍服及立功獎賞等,之所以必須再次強調,是因為咱麼營州軍的上述待遇實在是太好了,為此,虞候司後勤處壓力非常巨大……”
崔和已經融入了營州軍體係,他在這裏得到了上下軍將們的尊重,此刻在軍議上進行陳述時,也有了開玩笑的底氣,這句玩笑說完,諸將都是會心一笑。
崔和繼續道:“新的軍餉製度隻包括發放到諸位手中的錢餉,其組成內容包括兩部分,即職餉和階餉。職餉即擔任實際軍職的餉錢,從戰兵、伍長、夥長、隊副、隊正、都頭、副指揮、指揮、副指揮使、指揮使、副都指揮使直到都指揮使,共分為十二級,每升一級月餉增加一貫,當然,總部三司和各軍中虞候、教化、參軍等都有與之對應的職務級別。而階餉即被授予的軍階所應當獲得的餉錢,從陪戎校尉、仁勇校尉、禦侮校尉、宣節校尉、翊麾校尉、致果校尉、振威校尉、昭武校尉,共分八級,每升一級月餉增加兩貫,再往上,就是五品以上將軍級別了,目前咱們營州隻有都督一人,所以暫時不做考慮,將來諸位能否走上這一級別,還需要大夥兒一塊努力。”
崔和很會說話,這句話立刻勾得眾將好一陣心馳神往。
“所以諸位的月餉由職餉和階餉相加構成。簡單說明一下,無任何職銜的戰兵月餉一貫,陪戎校尉伍長的月餉為三貫,仁勇校尉夥長的月餉為六貫,禦侮校尉隊正的月餉為十貫,而宣節校尉都頭的月餉則為十三貫,以上類推。按照虞候司後勤處的了解,這樣的月餉是盧龍軍其餘各部平均水平的兩倍!為此,本次擴軍完成後,後勤處需要每月支付軍餉一萬五千貫,每年為十八萬貫!連同全軍飯食和每年冬季、夏季常服,正常的養軍費用為每年三十萬貫!諸位同僚,某真的很頭痛。”
大堂上又是一番嬉笑聲。
崔和又道:“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某的頭痛還好一些,但是接下來,還有另一筆支出,所以某的頭痛程度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需要到後勤處診治院治療一段日子。”
醫務科診治院來了一批渤海女娘,最近這段時間以來,很多軍官都以各種疼痛為由前往問診,所以崔和的玩笑引起了更大的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