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盧龍節度(二)(1 / 2)

“一月底前出兵?去哪裏?攻打河東麼?河東軍名震天下,為一等一之強軍,以咱們現在的士氣,估計很難討得了好。唔……不過咱們可以力爭為後軍,既不上前拚死,在需要的時候還能及時調兵回來,也算一個方法。隻是需要在一個月內穩住營州,不過某已經在做這件事情了,目前來看,希望很大……”劉守光一邊思索一邊向劉知溫解釋,說到後麵臉顯得色。

雖說他很不願意抽兵助陣宣武,但如果逼不得已隻能去的話,也不是不可以。在他的盤算中,自家老爹一死,擋在幽州和營州之間的阻礙便已經消除了,營州方麵總該承認自己這個盧龍留後的地位了吧?如果再尋找合適時機將周知裕還給李誠中,雙方關係不是能夠得到更大的緩和麼?

當然,將周知裕還給李誠中之前,還要做好安撫工作,這位周將軍太念舊情,至今不肯鬆口,也是一樁麻煩事。劉守光曾經親自到大牢中勸過周知裕,想要讓他出麵說服營州,但周知裕卻始終不給他好臉色,尤其在聽說劉仁恭身死之後,對他更是破口大罵。劉守光想等一陣子,等劉仁恭下葬後,周知裕氣消了,想必就更容易一些。

但劉知溫緊接著拋過來的另一個消息讓劉守光又是一陣踟躕。

宣武征調一萬盧龍軍不是去打河東,而是要進兵長安!

不得不提一句,這次進兵長安的計劃,又是源於宰相崔胤的密信。

前文已經說過,年初之際,天子被中官所廢,囚於少陽院。崔胤密信朱全忠,調宣武軍進京勤王,朱全忠當即停止了北征,大軍一路向西,進逼長安。在宣武軍的強大壓力之下,崔胤施展釜底抽薪的手段,說服了禁軍將領孫德昭,誅殺劉季述、王仲先等中官,將天子從少陽院迎回,重登大寶。

按理說有如此大功在手,崔胤的日子應該過得很滋潤了。起初也確實如此,他在政事堂裏可謂一言九鼎,新提拔的幾個相公王溥、裴樞等都唯他馬首是瞻,天子又極為倚重他,所以著實過了幾個月舒爽的生活。

但可惜崔胤的理想是盡誅宦官,對於新任樞密使和左右中尉十分看不順眼,無時無刻不在籌謀要殺掉這幾個人,所以對他們的壓迫特別巨大。

此時剛剛上任的左右樞密使是袁易簡、周敬容,左右神策軍中尉是韓全誨和張彥宏,其中尤以左神策軍中尉韓全誨權勢最重,無他,因為韓全誨和與長安近在咫尺、隨時可以帶兵入京的鳳翔、彰義節度使、岐王李茂貞關係最鐵。要知道,李茂貞這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帶兵入京向天子請安,或者是請天子到自家地盤上喝茶。

要說起來,這幫新上台的宦官們對崔胤是十分懼怕的,因為前兩代的樞密使宋道弼、景務修、劉季述、王仲先等人都是被崔胤做掉的,因此他們對這位政事堂大能可謂俯首帖耳,但有所命,無有不從。可惜擋不住崔大宰相一個勁在天子身邊吹耳邊風,成天謀算著怎麼誅殺他們。

這個時候的崔胤自忖大權在手,相當高調,誅殺宦官的奏折一天上一封,連一點保密意識都沒有。於是宦官們跪在天子腳下哭訴,希望天子能幫他們向崔大宰相求饒,可惜天子也也被中官們整怕了,心裏是很讚同崔胤意見的,麵對宦官們的求情,他根本不表態,無形中將這幫宦官們逼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宦官們決定聯手反抗了。

宦官們掌握內廷,又有禁軍在手,更有外援李茂貞相助,一擺出玩命的架勢,崔胤就感到“國事艱難”了。就這樣,天複元年的秋冬之際,長安城內的局勢再次緊張起來,內廷和朝堂迎來了兩年內第三次劇變的前夜。

崔胤手上是沒兵的,可天下皆知,他和東平王關係老鐵了!所以他故技重施,再次埋頭寫信,向東平王朱全忠發出了引兵入京的請求。

這一次宣武的勢力和去年入京相比可就真不一樣了,去年宣武軍為了進京還需要將所有軍隊召集到一起,停止對河東跟河北的戰爭,這才能勉力西征,而今年就完全不需要了。朱全忠在繼續保持著對河東圍困的同時,還在東邊與平盧節度使王師範緊張對峙,更在南邊防範著和他關係越來越緊張的淮南楊行密,在如此堪稱“惡劣”的形勢下,他竟然還有餘力響應崔大宰相的號召,準備揮師入京!

同時應對四場戰爭,宣武的實力展現確實讓人想起來就咬牙切齒。

當然,宣武軍本身兵力雖強,但也不可能同時應對四個方向,所以他們的辦法就是四處抽兵。很不幸的是,河北之地屬於宣武軍的重點抽調地區——河北兵可是天下有名的,這也是宣武、河東爭相染指河北的最重要原因,沒有之一!

這就是宣武方麵派人到魏州進行多方會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