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龍內部的權力角逐是以一種相對較為溫和的形式開始,又以出人意料的速度結束的,整個過程耗時不到一個月。雙方自始自終都沒有正正經經宣布過開戰,也沒有發生過什麼慘烈的會戰。
整個戰事自西而東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幽州之戰、石城之戰以及榆關之戰,但實際上都沒什麼太大的損傷。幽州之戰隻有劉雁朗和數十名親衛被殺,整座城池便告易手;石城之戰看似慘烈,劉守光、劉知溫都死了,但其實普通軍士們卻沒有怎麼激烈交戰,降的降、跑的跑,就連那些跑掉的最後也回來重新投降;要說真正激烈的,或許隻有榆關一戰,薊州兵在趙敬的嚴令下舍命攻擊,造成了駐守榆關的元行欽所部數百傷亡,同時霸都騎在營州騎兵的麵前栽了個大跟頭,損失近千。
說到底,這是盧龍軍自家人的內部奪權,普通軍士們戰意並不濃烈,就連營州軍的士兵們也完全沒有表現出麵對關外契丹人時那股狠辣勁。
從正月十五雙方彙聚於石城開始,沒過多久,穩坐石城的李誠中便開始陸續收到了各地告捷的文書。
正月二十五日石城大捷,劉守光、劉知溫授首,同日,懷約聯軍快馬來報,斬劉雁朗,幽州盡入囊中。
正月二十九日,趙元德歸順,獻滄州。
二月一日,懷約聯軍入駐胡蘇、樂陵,南臨魏博、宣武控製線。
二月三日,趙挺於薊州自刎,鍾韶入薊州。
二月五日,榆關告捷,破薊州兵,陣斬趙敬。
二月七日,趙霸率霸都騎殘部歸降。
二月十日,李誠中率已經聚齊的營州都督府文武官員,合營州軍左右廂及老營、各城預備營共計八千餘人出石城,沿官道西行,過玉田、經三河、駐於潞縣。
二月十五日卯時,大軍啟行。
巳時,離幽州十裏外驛亭,懷約聯軍鍾韶、解裏以下數十軍將恭迎李誠中。
午時,大軍至幽州東上門——安東門外。
旌旗飄展、盔甲鮮明,五千懷約聯軍在城外列陣相迎。
安東門下,高劉氏、王敬柔、李君操、韓夢殷、元從博等幽州諸豪門大族之長翹首以待,節度府郭炳呈以下官吏百人垂首相候。
李誠中於馬上拱手,與幽州諸豪門、節度府諸官吏噓禮互致。
少頃,迎接的隊列整肅已畢,以張在吉、韓夢殷、元從博、馮道等為首的文官,和以王敬柔、李君操、周知裕、張興重、薑苗、周坎、鍾韶等為首的武將各自分班左右,二百餘文武躬身拜服。
到了這裏,年輕的營州文武們在排序上很自然的落在了幽州文武官吏的身後,無論是張在吉、韓夢殷、元從博,還是王敬柔、李君操和周知裕,隨便拿出一個來,資曆和官銜都死死壓過他們一頭,更關鍵的是,這些人還是他們的長輩,根本是比都沒法比。
連在渤海上京負責唱禮的韓延徽都沒了當年的意氣風發,勉強排在班末之尾,在其父韓夢殷麵前,他哪裏敢出來現眼,如今也隻能縮著脖子跟在後麵一言不發,當年他在渤海國君臣麵前搖頭晃腦高頌唱禮的職責則被節度通判郭炳呈接了過去。
在老人們全套華麗的朝服麵前,年輕的營州文武們身上的行頭不免顯得寒酸了許多。
郭炳呈最近嗓子有些啞,但仍使出全身力氣高唱:“幽州文武——諸軍士——恭迎營州都督——”
李誠中再次於馬上躬身示意。
“天子居廟堂,諸侯牧四方,是故君裂土以授,臣持節而奉,因之華夏鼎器,九夷賓服……今河北不靖,幽州尚虛,節度、觀察之非存,恐民不奠居,司寇失刑,防凶人之上位,士有異論……幽州文武、諸軍士議,共舉營州都督李,暫持雙旌、雙節,掌總軍旅、專誅殺,留後盧龍,以待欽命!請受之——”
李誠中於馬上躬身,向四方致禮:“誠中駑鈍,不敢受!”
郭炳呈高呼:“此為黎庶之願,請受之——”率文武再次躬身拜伏,幽州城下上萬軍士齊聲高呼:“請受之——”
李誠中再次躬身,謙遜道:“誠中不才,心甚惶恐,惟願有德者居此位,為黎庶福,不敢受,固請辭!”
郭炳呈厲聲道:“盧龍百年,非強橫者不可鎮之,都督不受,奈幽州萬民何?天有所賜而弗取,置諸文武、諸軍士何?請都督受之——”
眾文武、上萬軍士再次隨郭炳呈拜伏於地,齊聲高呼:“請都督受之——”
李誠中沉默良久,歎息曰:“為幽州計、為盧龍計、為百姓計,姑且受之,待朝廷有命,再擇賢而讓。”
眾文武起身,諸軍士唱誦,禮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