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蔣袁合流(四)(1 / 2)

當著敬翔的麵,袁象先當然不能把自己剛剛才說的謊話又吞回去,隻好回稟說,自己征募的士兵不在衛縣,這次是看不到了,恐怕要讓敬翔失望了。

敬翔說沒關係,遠一點也不怕,無非是辛苦一些而已,反正自己已經北上了,再多走點路也不是什麼大事。敬翔還說,他要去親自校閱一下袁象先征募的河北士兵,看看這些河北敢戰士的狀況,作為自己下一步製定河北戰略的參考。

袁象先張著大嘴吭吭哧哧了半天,然後說自己的新兵大營設在黎陽,那裏是和盧龍軍對峙的地方,屬於前線戰場,非常危險。

蔣玄暉也看出袁象先表情不太對勁了,他是知道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的,一看就知袁象先在說瞎話。他和袁象先踩在同一條船上,當然不能在旁邊看笑話,於是也建議敬翔說那地方太危險,相公身負梁王厚望,不可以千金之子立於危牆之下。

敬翔也看出這兩個人都不想讓自己去黎陽,但他誤會了,他認為兩人是怕自己出危險,於是溫言說,自己去黎陽不僅是為了看新兵征募的狀況,而且想順便看看盧龍軍的戰力,這樣才能製定出符合實際的河北戰略。

蔣玄暉還待阻止,敬翔不悅的問,難道蔣兵馬使沒有這個信心保護自己的安全嗎?莫非蔣兵馬使畏敵如虎?

這個帽子一罩,蔣玄暉就不敢再勸了。

從汴州北上,一路奔波辛苦,敬翔進了衛縣的縣衙後就去休息了。袁象先和蔣玄暉也很累,但這哥倆沒工夫休息,他們緊急開了個碰頭會,商議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當你說出一個謊言之後,就必須以更多的謊言來彌補,這是一個死結,沒有任何辦法。除非袁象先和蔣玄暉耍光棍,現在就不顧一切的向敬翔認錯,坦白一切,否則他們就必然得陷入這個死結之中。

蔣玄暉問袁象先,現在和河北局勢究竟如何,於是袁象先指著輿圖,將各地的實際情況一一道明,蔣玄暉不禁倒吸一口冷氣。他埋怨說,怎麼到了這步田地?然後又說,你袁象先是不是傻啊,明明黎陽都被盧龍軍占了,你非說什麼新兵大營設在黎陽?

袁象先說那不是沒辦法嗎?好歹黎陽是北邊,屬於“交戰”區域,本來想用這個理由阻攔敬相,誰知到敬相一個文臣,居然不怕死呢?要是說新兵大營設在衛州南部宣武控製範圍內,那敬相豈不是更得去了?

蔣玄暉又問深州互市關閉的具體細節,問自己的糧食拉過來後怎麼處置,袁象先就把“欠款協議”掏出來了,說盧龍方麵承諾,用這個東西抵充貨物。

蔣玄暉瞪著眼睛說袁象先你是不是昏了頭了?盧龍軍給張白條你就把糧食賣給他們了?這種事情我們蔣氏是堅決不幹的!

袁象先說那要不然怎麼辦?你再讓人把送來的糧食拉回去?

宣武的商賈們去深州互市做生意,如果單單是賣糧食的話,掙得錢其實並不算多,因為返回的路上人吃馬嚼,消耗不小,空車而回是很不劃算的,所以商家們必須從深州拉回一批關外特產,這才能保證足夠的贏利。現在深州互市關閉了,關外特產沒有了,本身就已經賺得不多,拉過去的糧食再拉回來,這就太虧了,所以這麼幹肯定不行。

蔣玄暉也是明白人,聽袁象先這麼一問,不由氣沮,不知道該怎麼辦,但他也不想要這些“白條”。

袁象先笑著說,蔣兄要是不要的話,可以把“欠款協議”賣給自己。

蔣玄暉奇怪的說,你就那麼信任盧龍?你相信他們會履約?

袁象先說,幹了那麼長時間的互市,盧龍方麵還是很講信用的,他還對韓延徽讚不絕口,說這個朋友很敞亮,完全值得信任。

蔣玄暉將信將疑的接過“欠款協議”來仔細看了看,然後很敏銳的看到了上麵標注著可以直接憑協議兌換食鹽的字樣,立刻眼前一亮。

袁象先笑嗬嗬的說,蔣兄這下子明白了麼?蔣兄嘿嘿道,明白了,明白了。

袁象先說這樁大利咱哥倆好好把持,千萬不能就此中斷,隻要把敬相糊弄回去,今後仍舊財源滾滾。

蔣玄暉點頭表示讚同,但他提出,眼前的當務之急是怎麼應付敬相的“校閱”,你老袁到底有多少兵?

袁象先兩手一攤,說跟著自己來河北的宋州兵隻有一千,在魏州城內還折損了好多,現在不到七百。如果自己從宋州調兵的話,最快也得半個多月,肯定來不及。袁象先問蔣玄暉,你這次帶了多少兵馬過來,能否先借個兩三千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