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蔣袁合流(五)(1 / 3)

校閱台上,敬翔讓袁象先把新兵中的軍官招上台來,袁象先一一向敬翔介紹:“這是劉山喜,原為盧龍義兒軍都頭……這是劉文允,也是義兒軍中的都頭……這是張元韶,原為薊門別將……這些都是盧龍武人。幽州變故跌生,這些人便投奔咱們宣武了,無論武藝韜略,都是好手。”

敬翔喚過來一一詢問,然後歎息曰:“聽說魏博將門武勇堪比盧龍,可惜魏州變故,八千魏博將門一夜慘死……”

蔣玄暉道:“河北雖入李誠中之手,但戰力卻已去了一大半,對咱們來說,也是個收獲。”

李小喜站在敬翔麵前,聽著敬翔的感慨,心裏不由好笑,暗道你恐怕不清楚,這些魏博將門就是某殺的,如果你知道魏州那天晚上發生的事情,真不知道你還敢不敢站在某家麵前大言不慚。

李小喜並不知道眼前這位文官就是天下聞名的右仆射、太府卿敬翔,實際上不僅他不知道,和袁象先達成默契的韓延徽也不清楚。袁象先、蔣玄暉在和韓延徽商量花錢雇傭幽燕保安總公司的時候,耍了個心眼,隻是說河北發生了那麼大的變故,汴州來了個“觀軍容使”,要來了解情況,沒有敢直接說來的是敬翔。

在這一點上,袁象先、蔣玄暉的擔憂是完全正確的,如果韓延徽知道來人是敬翔的話,恐怕敬翔就回不去汴州了。

蔣玄暉召見、勉勵完李小喜等人後,又親自下台,和前排的“新兵”挨個談話,談話很短,無非是勉勵和寬慰,拉幾句家常。新兵們果然是河北口音,敬翔和他們交流起來稍顯費力,但也能聽懂。談完之後回到台上,又看了看新兵“代表”們的武藝表演,觀賞了他們的騎術和箭藝,然後點頭稱讚“果然精熟”,繼而命令犒賞。

這些犒賞是敬翔從汴州帶來的,這麼一下子發出去很多,李小喜等人倒是眉開眼笑,但袁象先和蔣玄暉卻肉痛不已。

等折騰完畢,已然是午時。敬翔也有些累了,正要宣布校閱結束,卻有軍卒來報,說是城下盧龍軍叫戰。

敬翔雖然是文官,但跟隨朱全忠征戰多年,並不怯陣,隻是後來宣武勢力大漲之後,他才改為居中策劃,很少臨陣。聽說盧龍軍在城下叫戰,立刻來了興致,要去城頭觀瞧虛實。於是袁象先、蔣玄暉及李小喜等簇擁著敬翔上了黎陽城頭。

從城頭往下一看,就見大隊大隊的騎兵在城外一裏處列陣,其中一些小隊遊騎就在城下往來奔馳,大聲喝罵。敬翔稍微一看,便目測出盧龍騎兵的數量——兩千左右,於是向袁象先道:“盧龍軍果然以騎兵為主,隻是怎麼不見步卒?”

袁象先道:“盧龍軍步卒少,騎兵多,且騎兵又以關外胡種為主,這是李誠中從關外帶入關內的。野戰上倒也不容小覷,魏博皇甫峻在這一點上大意了,和盧龍軍的優勢騎兵野戰,故此導致大敗。”

敬翔點了點頭,道:“河北占據地勢,向以騎兵為根基,李誠中沒有丟失盧龍的立鎮根本,看來咱們以前對他的實力估量不足,今後當認真對待,不可妄自驕縱。”

眾將躬身稱是。

敬翔又問:“怎麼不見步卒,難道盧龍軍想以騎兵攻城?”

袁象先道:“李誠中入主幽州才一年,兵力不夠,能占據河北大部已經很不容易了,魏州、博州等地已是其兵力極限,至於黎陽此地,隻能以騎兵騷擾為主,所謂強弩之末矣。”

敬翔沉思了片刻,問:“盧龍軍究竟有多少兵?袁招討可知?”

袁象先道:“滄州戰場上擊敗皇甫峻的大概是萬人,以騎兵為主;冀州戰場上也有萬人,卻是步卒為主。此外並沒有聽說盧龍還有什麼重兵。”

“義武呢?王處直不是降了麼?打義武的盧龍軍有多少?”

袁象先對這個問題不太清楚,但他身為河北行轅招討使,不能說自己不懂,隻能臆測道:“義武向來首鼠兩端,沒聽說易定二州發生過什麼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