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複三年(公元903年)春。
餓了小半年肚子的天子和李唐皇室回到了闊別已久的長安,這座曾經是世界中心的城市已經衰敗不堪。經曆了又一次大火,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三內大部分都已經成為了一片瓦礫,火燒後的斷壁殘垣、野草叢生的庭院、坍塌的亭台樓宇,無不昭示著李唐的垂暮。
天子帶著數十名皇室成員住進了崔胤搶修出來的少陽院內,侍奉起居的,是二三十名宮女。沒有了始終跟隨伺候的中官,沒有了形式上宣誓效忠的禁軍,如今的李唐皇室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不過天子已經不再追求這些了,能夠吃飽肚子,這就是一種幸福。
在宣武軍的刀槍力挺下,崔胤成為了大唐的宰相,整個朝堂他說了算,朝堂上的百官們惟他馬首是瞻。鏟除中官、整合朝堂的理想雖然實現,但崔胤並不快樂,他發現,這種形式上的權力在實質上並沒有什麼用處,一切政令仍舊不出長安,所有治策依然無法實現。甚至,現在比起過去,崔胤的權力更小了,很多長安城內的事務,他也管不了。
新建北衙神策軍步騎萬人為宣武軍充任,新任神策宿衛都指揮使朱友倫是梁王的親侄兒,新任宮苑使張廷範是梁王寵愛的優人,新任皇城使王殷是楊師厚帳下裨校,新任會街使孔洎是梁王的家仆……在這種情況下,崔胤感到很鬱悶,於是借口說李茂貞蠢蠢欲動,還想進犯京畿,京畿軍力薄弱,因此要重募南衙禁軍。可憐李茂貞哪裏還有實力進犯,隻能說他躺著都中刀。
唐製,禁軍分北衙和南衙,北衙為中官所掌,以神策軍為主,南衙以朝堂為主,此刻早已不存久矣。崔胤重募南衙禁軍的計劃是初期先征募六軍十二衛,分別為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領軍衛、左右千牛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他現在掌三司、判度支,雖然財政很緊張,但他仍舊決定一步步開始著手。這項事務開始以後,崔胤鬱悶的心情終於開始好轉了。
岐王李茂貞丟失了關內、山南的大部分地區,控製的地盤七零八落,不得不收縮兵力,隻剩下岐、隴、涇、原四州及相對貧瘠的隴右。就算如此,他還要努力應對西川的步步蠶食,可謂焦頭爛額。如果不是宣武要抽兵東顧,他連岐、隴、涇、原四州都保不住。
河東被宣武打得虛弱不堪,晉王李克用現在沒有心思也沒有實力對撤離戰場的宣武軍展開追擊,他的精力不得不轉向了河東最北部的雲州——趁河東疲憊之際,吐穀渾人有不穩的跡象。
這個春天,曾經打得異常慘烈的鳳翔、晉州戰場忽然間消停了下來,隨著宣武主力的陸續回師,天下人的目光從大唐的西部開始轉向了東部,整個大唐的焦點開始集中於緇青方向。
朱全忠親帥元從親軍、廳子都向汴州返回,與此同時,宣武軍兵分三路,正在向緇青疾進。
北路為葛從周、賀德倫、張歸厚集團,葛從周為主帥,旗下聚集泰寧軍、滑州兵、洺州兵等,共計戰兵五萬,沿黃河南岸東進,過滑州、濮州、鄆州,直撲平盧軍攻占的兗州。
中路為朱友寧、氏叔琮、侯言集團,以朱友寧為主帥,統建武軍、保大軍、鄭州兵等,共計戰兵十萬,經汴州、宋州、徐州,向沂州進擊。
南路以楊師厚、李暉為主力,統曹州兵、陝州兵約兩萬,以偏師之姿向泗州機動,防備淮南。
此外,梁王以康懷英鎮陝州,朱友恭鎮河中,威懾河東;以袁象先鎮衛州,以張存敬鎮濮、滑,劉重霸鎮棣州,構築向北防禦線,掩護東征大軍側翼;以天子旨意命武昌軍節度使杜洪、忠義軍節度使趙匡凝、武安軍節度使馬殷、武貞軍節度使雷彥威出兵鄂州,牽製淮南;令留在長安的新任皇城使王殷出使西川,與蜀王交好。
吳王楊行密以李神福率水路萬人入洞庭拒敵,又以大將王茂章統兵七千北上,援救平盧軍。
眼見緇青大地煙雲密布,戰爭一觸即發。
這個春天,李誠中同樣收到了平盧節度使王師範的求援書,但盧龍內部卻對此爭議甚大。以馮道為首的文官係統強烈呼籲停止軍事行動,以穩固河北為上;就連軍事參謀總署之中,也以持重派為當前意見的主流。
曆數李誠中崛起的曆程,短短四年之中,以二十四人起家,最後雄踞天下一隅,占領了整個河北及關外,成為一方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