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複二年是盧龍軍的大擴軍年,常備軍由不到兩萬人猛然擴充了三倍,達到五萬五千人,其中的軍官培訓便是重點。白狼山軍校連續辦了三期培訓,被稱為新一期、新二期和新三期,接受培訓的高級軍官五百餘人,基層軍官近五千人!這種大規模的軍官培訓勉強滿足了盧龍軍的大擴軍需求,將五軍和參謀總署的架子好歹搭建了起來。
但是,這種大規模培訓的惡果也在戰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大王莊——將軍廟一戰中,很多基層軍官在指揮戰鬥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混亂,不僅在正麵戰場上出了各種問題,導致士兵死傷超過預期,就連在追擊和圍堵魏博敗兵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大量不足,致使皇甫峻及大量魏博殘兵逃回了魏州。
更為尷尬的是,皇甫峻還將被圍在南皮的程公信、李公牷營救了出來,讓滄州軍軍部、乃至節度府軍事參謀總署大為震怒。
因此,在戰後總結會上,許多軍官都提出了對白狼山軍校大擴軍培訓的反思。在這三期軍校培訓中,尤其是初級軍官培訓班上,平均每一個教官要應付五十至數百名軍校生的教學任務。
比如以被緊急抽調至軍校的士官羅源安和秦老根為例,兩人已經分別因功升為三級士官和四級士官。他們兩人負責講授的《小規模步卒戰術》課上,教授對象是即將提拔為夥長的基層軍官,兩人需要分別帶授五個班的學員,每班定額五十人,共計五百人。五百人不可能同時開課,隻能輪流講授,平均每個班要三天時間才能輪上一次課時。在這樣的培訓中,這些人數最多的基層軍官自然不可能有太過出色的表現。
因此,作訓司的計劃是從天複三年正月起,壓縮白狼山軍校的培訓人數,讓軍官培訓走向正規化。營級以上高級班每期招收五十人,營級以下初級班每期招收五百人。作訓司還提出延長培訓時期的方案,高級版和初級班都延長至六個月,通過這樣的調整,以滿足正規化軍隊建設的需求。
但這一方案被李誠中給否決了。李誠中認為,天複二年的白狼山軍校平均每三個月培訓一千八百餘名軍官,這個數字確實高了一些,也超過了軍校訓練的容納能力。但他認為,作訓司的軍官培訓方案不能滿足河北的軍事需要,如果依照作訓司的計劃,盧龍軍相當於每年才能擴充一個常備軍,要想擴軍至十萬,必須要等到六年以後。
李誠中提出的方案是,可以減少培訓人數,但不減少培訓時長。培訓人數為,高級班一百人,初級班八百五十人,共計九百五十人。人數少了,培訓的強度自然也就大了,雖說比不上六個月的培訓時長,但至少也能頂四到五個月了。
這套方案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與三大新兵訓練營相配合,以平均三個月的速度擴充一支常備軍。李誠中的設想是,天複三年預計新立四軍,到天複四年初的時候,使盧龍軍常備軍達到90000人的規模。其中九支野戰軍共計約62000餘人,二十二支預備旅、七十七個預備營共計約20000人,十支後勤營約5000餘人,軍事參謀總署四司兩局(含警備營、調查統計局外駐人員)共計2000餘人。
在這次統一河北的戰爭中,幽燕保安總公司和遼東保安總公司發揮了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應髒活、累活,以及不能以盧龍軍名義出動的軍事行動裏,兩大保安總公司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對此,李誠中及軍事參謀總署相當滿意。
在李誠中的心裏,這兩大保安總公司的地位已經無形中提升了許多,他已經把這五千人算入了自己的軍事體係之內,韓延徽也提請對兩大公司的軍費支持,希望兩大公司能夠擴充至萬人。
如果加上他們,李誠中到天複四年初,掌握在手上的常備兵力將達到十萬人。
另外,在軍事參謀總署的預案中,《盧龍節度府兵役條令》將從今年正式施行,如果一切順利,到天複四年底,盧龍軍將擁有超過一百萬經過兩年四十八天軍事訓練的優質兵源,其中至少一半是可以直接經過簡單訓練後便能入役的青壯,盧龍的戰爭潛力將得到極大提升,兵力不足的情況將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故此,大規模和宣武軍全麵硬撼是相對不明智的舉動,說到底,盧龍的根基不深!
但是,李誠中同樣不會坐視宣武軍迅速平定緇青王師範,不能全軍南下,至少也要給宣武軍添點麻煩。軍事參謀總署的預案是盡量支持王師範,爭取讓平盧軍的抵抗能夠拖延至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