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軍一直竭力維持的陣型忽然間就崩潰了,這一刻的到來既是那麼突然,卻又在周德威的意料之中。
本來就已漸現散亂的隊形嘩然間徹底散了,前隊的槍陣、左右兩側的騎陣、後側的刀盾陣頃刻解體,數千軍士亡命介向著襄垣方向狂奔,無數人將身後的背囊甩脫在地,如果不是那些基層軍官大喊著阻止,恐怕他們連手中的兵刃、身上的甲胄也會丟棄。
周德威飛快地下達著全軍追擊的命令,在他的命令下,兩萬餘大軍分成了數十支行伍,從後方及左右兩側保夾上去,攆著潰散的燕軍士卒猛殺。
原先一直在燕軍前進方向上阻攔的三王聯軍士卒在大小軍頭們的催促下忙不迭的收縮成一團團密集陣列,以保證自己不在逃亡的燕軍潰潮中被衝散。沒有雄厚兵力及充分準備下去阻擋急紅了眼的潰軍,後果會相當慘烈,麵對崩潰的敵軍,從兩側和後方掩殺才是正道,能夠保證最小的損失和最大的戰果。
燕軍能夠堅持到現在,在數倍於己的敵軍包圍下堅持突圍近十裏,連周德威都感到萬分佩服。如果不是對方想要撤離,如果不是對手的後方重鎮出了大問題,周德威很難想象,這樣一股燕軍要是選擇死守的話,自己需要付出多大代價才能吃掉他們。
可惜,沒有如果,眼前的一切都表明,燕軍敗了,自己勝了,而且勝得很幹脆。望著遠處奔逃在最前方的兩杆將旗,周德威特意向黑鴉軍騎兵叮囑,務必要活捉對方的這兩員主將,通過這一場戰鬥,他已經起了愛才之心,希望周坎和趙在禮能夠投入自己麾下。單以今日的戰鬥而言,這兩人真是練的好兵!
周德威尤其想要令那個叫做周坎的將軍臣服,據說此人是燕軍中專司“練兵”的總管,以燕軍表現出來的戰力,這個周坎堪稱“大才”無疑!
四野裏都是追殺燕軍的呐喊聲,不時有掉隊的燕軍被追兵攆上,頃刻間砍翻在地。按照周德威戰前的吩咐,追殺的三王聯軍各級軍頭並不著急,他們的追殺其實是一種驅趕,驅趕著燕軍潰卒向襄垣而去。
就在周德威尋思應該怎麼趁著掩殺燕軍潰卒之機一鼓而下襄垣的時候,他聽見了襄垣方向傳來的劈裏啪啦脆響聲,那聲音傳到周德威耳畔的時候讓他一陣恍惚,像極了兒時正旦之際聽到的爆竹聲。
朵朵白色煙雲出現在天空之上,正是熟悉的燕軍“妖雲”。經過兩個多月的戰事,三王聯軍上上下下都已經知道,“妖雲”並不妖,更不是什麼“五雷正法”,既不會降下雷霆之火,也不會帶來詛厄之運。“妖雲”是燕軍工匠折騰出來的一種新鮮事物,作用類似於牛角,起到的作用就是警訊。
周德威甚至知道,如果“妖雲”為黑,即指明敵軍所向,如果為白,則為召集友軍之訊。眼看如此密集的白色“妖雲”升起,周德威心中凜然,這表明前方有大隊敵軍接應。
果然,奔逃潰散的燕軍士卒在“周”字和“趙”字兩杆將旗的指引下,正在拚命向這“妖雲”升騰的地方狂奔。
在無法判斷前方敵情的條件下,周德威傳令各部放緩追擊的速度,並且向自己的中軍靠攏。如果敵軍隻是小股接應,並不妨礙繼續追殺,自己手中有五千騎兵,敵軍是新敗之軍,短時間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組織起新的陣型來的,就算組織起來了,又能有多少士氣?一輪衝鋒而已!
周德威用兵謹慎,又極有耐心,他收縮兵力的意圖其實也是為了防範萬一,萬一前方有敵軍大隊接應,自己也好有時間做交戰的準備。可是,會有敵軍大隊麼?如果有的話,他們來自何處?
隨著命令的下達,各部開始減緩追擊速度,然後向著附近的大小軍頭處集結,混亂的戰場逐漸有序,但軍士們的眼睛始終緊盯著前方半裏外逃跑的燕軍。
河東這地方,就算是上黨盆地這樣的平原,也遠遠無法和河北的大平原相比,一兩丈高深的丘壑到處都是,間或夾雜著幾座更高一些的山梁,所以視野並不開闊。
周德威找了一處相對較高的丘坡,縱馬而上,向著燕軍潰兵逃跑的方向搭眼望去,這一望,就是一陣冷氣直竄腦門!
二裏多地外,上百麵各式旌旗迎風飄揚,所有的旗幟均以土黃色為底,外鑲紅絲金線。旌旗下羅列著密集的軍陣,形成明顯的二五製排列:百人、五百人、千人、五千人、萬人……一眼掃過,前排軍陣便不下萬人,將五六裏寬的正麵擋了個嚴嚴實實。再凝目向軍陣後方望去,似乎還有更多的旌旗正在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