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 124 章(1 / 3)

在史官的記錄中, 洪武十七年是非常普通的一年。

這一年洪武帝收縮了大部分的戰線,從進攻轉為了防守。這一年發生了一點天災,但王朝建立初年應對天災的反應力極高, 沒有造成。

這一年大明的朝貢隊伍依然浩浩蕩蕩沒有盡頭, 而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大明和周圍鄰居的關係也依然和諧美滿,沒發生“勿謂言之不預也”的邦交事件。

一定要說有什麼記憶點, 可能是洪武帝的義子李文忠在三月的時候因病過世。

事實上, 李文忠不單單是朱元璋的義子,同時還是他的外甥。

李文忠的母親曹國長公主是朱元璋的親姐姐,在洪武帝悲催的童年記憶中,這位姐姐和姐夫算是他唯一的溫暖。

他的姐夫李貞是從外地搬來鳳陽的, 在鳳陽當地算是小有家資,加上這位姐夫性格友善,家中又有些富餘,經常接濟當時餓肚子的朱元璋。

雖然李貞和老朱家不在同一個村子, 每次去吃飯都要走上好長一段山路,但因為有吃飽這個魚餌在前頭,朱元璋並不覺得辛苦。

對比另外一位冷漠無情的姐姐,朱元璋對這位姐姐十分的懷念, 可惜曹國長公主沒能活到弟弟飛黃騰達的時候,她死在了明朝建國十八年前的一場特大旱災之後的瘟疫裏。

而在這場災難中, 那個小村子裏十去七八,姐夫李貞在安葬了長公主後,將家財捐出,殺掉豬牛分給村人,和大家守望相助, 可惜遇到了亂兵過境,隻能一身狼狽得帶著兒子跑去投奔鬧革命的朱元璋。

可能是人生中沒有得到過太多善意的緣故,洪武帝有個後世帝王很少見的優點,那就是有恩必報。

李貞雖是朱元璋的姐夫,但是在姐姐去世後,雙方的關係應當自然而然就淡了,但朱元璋記掛著昔日的恩情,不光在自己也很艱難的情況下收留了父子倆,還特地延請名師教導李文忠。

李文忠也沒有辜負這位舅舅的期待,此後數十年間為洪武帝立下了不少戰功,當然,李文忠能夠得到洪武帝青眼和他的父親也有關係,作為洪武帝的姐夫,也是唯一的外戚,李貞此人活得極其清醒。

他生前雖然榮寵不斷,但從不居功,謙虛仁善又樸素,一點違法亂紀的事情都不碰,還說出自己要為外戚做表率之類的話。此人活到了洪武十一年,成為了洪武帝最後的同輩人,他的離世讓帝王哀戚無限,並為他罷朝三日以示哀悼。

而現在,他的兒子,洪武帝的外甥在四十多歲就因為年輕時候的傷病害了底子,一場風寒便病逝了,此事更是讓洪武帝感覺到了歲月的無情,比他年輕了十多歲的外甥都死在了他前頭,已經五十五歲的洪武帝又能活上多久。

雖說他現在已經有能將朝政兵權一把抓又孝順謙和的兒子,和聰明伶俐偶爾有些調皮的孫子,大明的下一代也是一家親,洪武帝覺得就算自己突然閉眼也沒什麼問題,但是人到了最後一步總是怕死的,尤其懼怕於死亡步步逼近的感覺。

於是,在這種帝王不可見卻的確存在的焦躁中,就有人遭殃了。

去年已經被定罪但還在被隔離審查的郭桓以及他的黨羽再次被提溜了出來全案重審。

洪武帝表示,一個貪官不可能別的方麵沒有問題,人有錢就要變壞,變壞就會更有錢,一定還有什麼被忽略的,重新審,重重審,和財務無關的問題也要審,從家室作風為官盡責程度到百姓好感度,全都扒拉出來,朕要拿郭桓樹立一個典型!

在任何時代人都是經不過審查的,就連普通人都幹過那麼點偷雞摸狗的不可說之事,更別說官員了。

不得不說洪武帝對於官員的總結十分精辟,就在審查期間,官員又查出了郭桓一係官員包攬訴訟的罪狀。

就算打點了大部分的道口,要貪-汙那麼多的米糧想要完全不驚動人也是不可能的,下頭的人以為是個人行為,不知道背後有那麼大一張保護網,於是莽莽撞撞得捅了上來,而作為最大的□□,郭桓自然要處理掉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