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是一條西伯利亞雪橇犬, 在後世,它的族群有一個奇怪的名字,叫哈士奇……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人類總是要改它們的名字, 但大白無所謂, 反正隨便人類怎麼叫,它隻要知道自己是誰就可以了。
當然, 大白這個名字也不是誰都能叫的,白·柴可夫·科索洛維斯才是它高貴的大名。
作為一條來自極北之地的犬, 白的名字遵從了他們家族的取名規則, 白是它的名字, 柴可夫是他父親的名字, 是的,科索洛維斯就是他的祖父的。
別問為什麼他們家的名字一代比一代短, 關於這一點, 白自己也很困惑,但當它問父親的時候,父親說這可能是因為它的祖父是一條北極狼的緣故。
在狗狗的世界中,作為一條擁有高貴血統的北極狼總是能有些特權的,不過白對於自己的名字也很滿意, 因為它足夠短,辨認起來很方便,單字的發音讓他不用花費太多力氣去記憶,但讓他困擾的一點是, 人類對它的稱呼總是不統一。
譬如主人總是喜歡滿懷愛意得叫他“二貨”,主人的弟弟愛敬佩得叫他“旋風”,主人的父親慈愛得叫他“狗”,爺爺則是激-情洋溢得叫他“笨狗”, 還有一堆小朋友稱呼更是五花八門,白對這個問題很苦惱。
你們能不能統一稱呼啊?雖然對於自己很受歡迎,白感覺很高興,但這樣對一條汪來說很不友好啊!
幸好白是一條土生土長的大明汪,據說在他的祖籍老家,那裏的語言更加複雜,一個很簡短的詞彙常常要用很長的音節,對狗更不友好。最可怕的是,那個地方不光語言複雜,冬天還很冷,比它冬天要去蹭主人的暖爐的時候還要冷。
……幸好生在大明,死皮賴臉窩在主人暖塌上的大狗嗚嗚直叫,試圖讓麵前想要將它趕下去的青年心軟。
汪不想下去,汪超怕冷der~,汪想要睡在這兒。
一隻瑩潤修長的手伸過來摸了摸它的鼻子,大白討好得舔了舔那隻手,手的動作很溫柔,手的主人卻很殘酷:“你不能睡在這兒,鼻子都幹了,這裏對你來說太熱了。”
不熱的不熱的!大白在暖塌上翻了個身,展示了一下的腹部,那裏有個肉眼幾乎看不見的小斑禿,那是它的工傷。
為了讓傷口更顯眼一點,這條狗還湊過去舔了兩下,用實際行動示意主人看這裏卡看這裏:“嗷嗚~”
看,大白肚子這裏沒有毛毛了,沒有毛毛會冷死的。
青年的表情頓時有些無語:“你這明明是自作自受,誰讓你硬是把高熾扛起來的,人家一下子被頂得趴在你身上能不想辦法恢複平衡嗎?隻是揪掉一撮毛都是對方手下留情啦。”
隨著洪武帝的孫子、外孫們一個個都會打醬油了,在洪武二十年的時候,朱元璋下令讓各地藩王送嫡長子過八歲、身體康健者入應天府相見,順便接受統-一-教導。
當然,接受教導隻是其中一個方麵,將大孫子們接入皇宮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未來的小藩王們能夠和大明的準繼承人拉近關係。
在建設大明的骨架時,洪武帝吸取了宋強幹弱枝、唐、元強枝弱杆的教訓,決議開創一套最健康的架構。
朱元璋不相信任何一個臣子,他唯一相信的就是自己的血脈親人,對於親情的渴望和信任讓他不顧朝臣的勸諫定立了藩王戍邊的製度——當然,這個製度的建立也有老朱的兒子的確特別能打的原因。
邊塞的藩王們擁有獨立於戍邊臣子的軍權,關鍵時刻可以獨立領軍,而為了防止藩王為大的局麵出現,邊塞的藩王一般是以三角形的穩固結構出現,一位藩王的背後有另外兩個作為監督。
哪怕是人緣和人際關係優秀到極點,要一次性搞定兩個兄弟也不是個容易事。
畢竟大家都是龍子鳳孫,想讓另外兩個兄弟甘願做綠葉陪襯著紅花,也是需要獨特的人格魅力,而單單有人格魅力也沒有什麼用,當地還有隨時負責抓小辮的各地官員呢。
不是洪武帝對孩子們的忠誠度太自信,主要是有老爹在,各地的藩王再怎麼牛x也得趴著,想要呼風喚雨?老爹腰上的金鞭等著他來體驗。
在朱標這裏也沒多大問題,對於監國多年,和文臣武將關係極佳又一手帶大大部分弟弟的老朱家長子來說,周邊駐守的藩王都是弟弟,各個意義上都是。
別看朱標表麵斯文溫和,又心軟仁慈,關鍵時候絕對不會含糊。
至於大明王朝的第三代,也就是如今大明名正言順的皇位第二繼承人木小白嘛……洪武帝也不是很擔心這小子,從大孫子回到應天府開始之後的各種表現來看,這小子也是個不省事的。
洪武帝看人很準,是龍是蟲他看幾眼就知道,幾乎都不帶錯眼的,他孫子這個人啊,是一把劍,隻不過是一把藏在了劍鞘裏的劍。
不惹他的時候嘻嘻哈哈,惹到了他,這小子一準一的炸毛。
別看他現在和這些王叔們親戚熱熱,若是到了時候真有什麼事,這小子絕對立刻翻臉,下手絕對都不帶半分猶豫的。
關於這點,看他孫子這兩年倒騰的怎麼對付日本國的手段就能看出來了。
從洪武十六年開始,日本國就進入了爭相討好大明的狀態。
北朝希望大明承認其正統地位,擺脫“三神器”的束縛,南朝則是希望大明能夠出兵攻打北朝,甚至於幫助有正統地位的南朝倭王奪回天下。
大明原本是持坐山觀虎鬥的態度,畢竟說好的不幹涉藩國內政嘛,而且大明這些年在大量采購日本國內的白銀,由於被爭相討好的關係,也的確是從中得到了不少好處。
洪武帝自覺自己沒有派人去攪渾水以謀取更多利益已經是很有良心了,讓他派兵平亂?不好意思,他又不傻,這種好大喜功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是絕對不做的。
對大明而言,最有利的局麵就是大家維持如今的狀態。日本繼續南北獨立,大明也不必搞戰隊,而且兩邊都是政-府,都能和大明做貿易,但是整個明朝君臣都沒想到日本這個小國行事作風竟都帶著股戾氣。
在察覺明政-府無意站隊後,日本國對大明開啟了騷擾模式。
他們的騷擾手段就是派出海賊到大明邊境進行劫掠,一通燒殺劫掠之後再假借對方之名,可謂是做了x還要立牌坊,不要臉到了極點。
起初不明真相的大明還向對方政-府發出了訓斥,但是大明的海防也不是吃素的,在某一次倭寇行動前沒擦亮眼睛,撞到了正布防的湯和手裏後,真相頓時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