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非死不可嗎?
35億年,是人類發現的最早生命體的出現時間。
生命到底是什麼呢?你以為你是自己生命的□□者嗎?很多人可能會理所應當得點頭,那這就是個悖論了。
如果我們是自己生命的□□者, 那人類就不應該會死亡。
可事實是, 我們會死亡, 就算是問一個傻子, 他也會本能地畏懼死亡, 這是我們所害怕和最恐懼的生命盡頭。
如果我們不是自己的主宰,那麼誰是?死亡會對誰有利?
是自然嗎?不是, 自然不需要做這樣的事情,它甚至根本不在意這些。
是基因, 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基因本身的延續。
早在35億年前出現的藍藻, 是一種簡單的原核細胞,它們不受死亡限製,沒有生命盡頭。
眾所周知, 它們隻是生命, 用肉眼都看不見, 沒有意識幾乎什麼都沒有的生命。
作為高等生物的我們, 反而還要麵對死亡, 這完全取決於細胞分裂方式的不同。
藍藻是原核細胞,它的分裂方式就是一分二,在自然環境中,受到外界環境各種原因影響, 會不可避免得受到損傷。
藍藻也不能例外, 在分裂時,這些損傷會平均得給兩個細胞,這樣它們既是原來的一個, 又是兩個新生的個體。
它們相似又好像不同。
但人類的細胞分裂則完全不同。
一個細胞作為母體不斷分裂子細胞,子細胞和母細胞的基因一樣。
但是,它不會繼承到母細胞身上的損傷,也就是說它是真真正正,完全意義上的新生!
聽起來是不是和我們人類生命的傳遞和延續很像。
母細胞不斷分裂子細胞,傷害越來越多,損害不會消失。
最後?最後它會怎麼樣?衰老,而後,死亡。
所以生命的主題是誰,你應該明白了,是基因。
你問為什麼不能像藍藻一樣將死亡抹去,永恒得生存下來。
藍藻固然得到了永生,但是每一個新生藍藻都必須傳承上一代的損傷,長久以後會發生什麼呢?
身體承受不住傷害和損傷,最終導致群體大麵積死亡。
所以你明白為什麼,基因選擇了母體分裂的方式了嗎?
因為這對它有利,任何一個生命的個體對於基因都是沒有意義的,唯有種族族群的延續才是基因不斷存在的唯一保障。
所以它必須將所有危險優先剔除,而越大的生命體,好像壽命就越長。
比如人類的生命體,人類平均按照細胞來計算的生命極限是120-130歲。
從過去上升的生命限度來看,人類好像在永生的道路上前進,實則不過是解決了原本阻擋我們活下去的疾病,活到了人類應該有的年齡而已。
但人類和所有生物都不同,那就是,在漫長的時間和演變進化之中。
我們有了自我意識。
不再受到基因的控製,我們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不像其他動物,除了繁衍和衰老就是死亡。
我們想要,攻克永生的秘密,突破基因的鎖鏈。
年近半百的林嘉華林嘉榮已經不複年輕時的風采,他們的前半生卻一點不輸於容貌的精彩,環境加劇惡劣,加上各種病毒的泛濫,能活到今天,也算是福大命大了。
因為自然環境的原因,如今人類的數量劇減,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讓出生率也直線下降。
曾有人戲言說,醫院最應該減掉的科室就是婦產科,雖然隻是句玩笑話,但管中窺豹就能看出生育的人有多麼得少。
這不是生命進化的趨勢,而是人類自我意識提高的轉變,這一切好像都是必然。
而過了五十,林嘉華不可避免得發現,他正在衰老……
以前三五天一直不幹活不休息都沒有感覺,現在中午沒有睡個午覺,頭就會一直突突跳的刺痛。
死亡是所有生命都繞不開的結尾,衰老是死亡的前奏,但人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沒有人能做到不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