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不知生死別(1 / 2)

經過一夜的籌備,第二天就正式開始做法事了,秋荻家時不時會傳出一陣陣鑼鼓聲、鞭炮聲和道師先生們大聲的念唱聲。

念唱時,一人主唱,其餘的幾人則跟著和聲。

走近了看,堂屋已被幔布從中間攔開,棺材被藏在幔布裏麵。

而幔布外麵,靠近大門門檻的地方,則擺了一張很大的八仙桌,上麵擺滿了祭品和道師先生的道具,邊上架著幾個樣式各不相同的銅鑼和一個黑色的皮鼓。

八仙桌的邊上圍著四個道師先生,一邊念唱著超度亡靈的祭祀古文,一邊有節奏的敲著鑼,打著鼓。

秋子鴻則端著一個盛有祭品的盤子,垂首站在八仙桌的正前麵。

當道師先生念道“跪”的時候,秋若龍就端著盤子在麵前的草墊上下跪。

道師先生念道“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秋子鴻就會按著念唱聲,緩緩的磕三個頭。

大門外則是圍觀看熱鬧的人,都是以小孩子居多,其中就有頭上帶著孝布的秋子寒,也和小夥伴們站一起觀看。

而許采薇母女四人,則每過一會,就會到棺材邊上的小板凳上坐著,拿著手絹,為秋荻哭喪。

那一陣陣富有節奏感的鑼鼓聲,也讓這淒慘的喪事,變得少了一些悲傷的味道。

小孩子們到地上撿起沒有炸開的鞭炮,手拿一柱燃著的香,到門口去燃放。

院子裏不時發出一聲聲“嘭……嘭……”的鞭炮聲,以及小孩子們的吵鬧聲。

特別是帶著孝布的秋子寒,夾在其中,更是顯得醒目,讓看到這個場景的大人都不禁心生憐惜。

到了下午,就開始有客人陸陸續續的來了。

每當有客人到來,孝子秋子鴻和秋子寒,就會一起站在院子門口處,迎接前來悼念的客人,並給客人們行禮。

不少客人來到院子外麵就要燃放一掛鞭炮,放完後先扶行禮的起秋子鴻兄弟,說句“節哀順變”,才走進院子裏,到記禮的地方送禮。

這時,秋楓也會站在門口,燃放一封鞭炮迎接。

到了傍晚,前來惦念的客人就更多了,至親的親朋好友,還會請吹嗩呐或者吹蘆笙的人來,有的還請有敲鑼的道師先生隨行而來,陪行的人也很多,一般十幾個人,多的甚至二三十人。

這樣的隊伍,一般都會帶有豐富的祭品,有抬著豬來的,或者抬有大米來的,隨行的還會有扛著靈房、花圈、彩旗等精美的紙製品。

他們燃放的鞭炮就會更多,一卷一卷的鞭炮,要燃放十來分鍾才結束。

鞭炮聲中,幫忙的人會走過去接下重的禮物,小孩子們則開心的去接漂亮的三角彩旗。

三角彩旗是夾在小竹竿上的,上麵畫有栩栩如生的龍、鳳、虎、豹等動物,非常漂亮。

由於已經是晚上,秋子鴻看著弟弟瘦小的身子,站在旁邊和自己一起迎接客人,很是辛苦,就讓他自由活動去了。

解放出來的秋子寒,當即興奮的加入了接彩旗的小孩子隊伍中,他甚至有些洋洋自得的感覺,以前都是到別人家去湊熱鬧,這次可是小夥伴們到自己家裏來湊熱鬧了。

至親的客人,基本上剛到村口,就開始燃放鞭炮,每當聽到鞭炮聲響起,孩子們就興高采烈的跑在最前麵,爭搶著要去接最漂亮的彩旗。

頭帶孝布的秋子寒,總是搶彩旗的隊伍中最醒目的一個,白色的孝布,一頭紮在頭上,一頭則垂在背上,直到腰部,然後在腰部用一根反著編製的草繩,圍著腰部綁著。

秋氏的親朋好友,很容易就能一眼看到秋子寒,看到這個還不懂什麼叫生離死別的孩子,還在和小夥伴們一起搶彩旗,都會忍不住暗暗搖頭歎息,心酸不已。

前來悼念的客人,有同輩的,也有不少是秋荻的晚輩,由於秋荻長期在外麵幹活,而且聲望很高,有的人家都將自己的子女認他作幹爹。

他的那些幹兒子、幹女兒們來到後,基本都會送有一張祭文,有的是直接寫在白布上,有的則是寫在白紙上再貼到白布上,他的那些幹兒子們,要等到道師先生進行到客祭環節,念讀祭文時,才會以比較隆重的方式發給孝布。

而他的幹女兒們則是一來就要發給孝布了,而且都是要哭喪的,走進院子就開始哭,村裏的婦女們就趕緊走上前去扶著,將她們扶到堂屋中的棺材邊上去,坐在凳子上哭,秋子瑤三姐妹也要陪同著哭。

每個哭著的人身邊,都會有一個婦女攙扶著,並不斷的勸慰。

而一般的侄子輩和侄孫輩,則是在記禮時就發給了孝布。

侄子輩發的是長的,一頭垂到背上的長孝布。

侄孫輩發的則是短的,隻需要裹在頭上就可以了,而且上麵還貼有一朵紅紙剪成的花,這裏就叫帶花。

一時間,秋荻家裏到處都有頭戴白布的人,熱鬧中帶有幾分悲涼。

吹嗩呐的人會專門安排到一個地方,大家都聚集到一起,有時一起吹,有時輪換著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