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待這麼久,總算是等到楊堪父母主動叫楊堪帶喚林回家,楊堪揶揄道,“守得雲開見月明嘛。”
說是忙事業,其實楊堪算是牟了這口勁,他父母主動開口就是退讓,就是認可,喚林這次跟他回家,算是換了種身份。
原先縣裏最發達的水路,漸漸淡漠在人們的視線裏,國道加上高速,連同著省裏和縣裏,兩人從深圳坐飛機直達省城,再從省城換乘短途大巴。
大巴沒有經過老城區,筆直開進新縣城的客運中心,哪怕見慣了深圳的高樓大廈,可回到縣裏,平房被樓梯房取代,兩人莫名覺得感慨,不止是他倆在往前走,就連這個不起眼的小縣城,都不曾停下腳步。
搬遷後,這是兩人頭一次回來,出了客運中心,站在街邊上,看著來來往往的麵包車,兩人相視一笑,之前楊堪對他們縣裏的路可是條條清,如今跟喚林像是異鄉人一樣,有欣喜還有無措。
等了好一會兒才打到出租車,將行禮搬上後備箱後,剛在後座坐下,司機十分熱情地說道,“你們這是才打工回來吧,從廣東還是浙江啊?”
“這您都看得出來,深圳。”楊堪沒抽煙的習慣,但是礙於應酬,隨時揣著煙盒在身上,順手從兜裏拿出香煙遞給司機。
司機笑著去接,“搬遷回來的人多嘛,又快過年了,一天能拉好幾趟從外地打工回來的人。”
雖說搬遷一年多的時間,在透過車窗,飛快倒退的建築中很多都還在建設當中,沒有完全竣工。
司機師傅很能說,從服裝中心說到人民廣場,從長江大橋說到高速公路,當車子停在小區門口時,師傅還意猶未盡,“有機會再聊啊,這裏進去就是了。”
“還挺能說。”楊堪笑道,轉頭又跟喚林道,“想不想把你的服裝生意投放到縣裏來,感覺這個時候什麼都好賣。”
允喚林點點頭,“電器更好賣。”
楊堪家買得縣裏少有的電梯房,兩人剛出電梯門,允喚林猛然站在原地,楊堪回頭道,“緊張啊?”
有那麼一瞬間,喚林想把戒指摘了,手指像是著了魔一樣怎麼都抻不開,將手裏的行李箱抓得嚴嚴實實的,允喚林深吸一口,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他搖搖頭,“沒,進去吧。”
房子小了,大門也窄了,門口貼著大紅的對聯和福字,楊堪伸手去敲門,“總算是在過年前回來了。”
話音剛落,防盜門哢嚓一聲從裏頭打開,兩小丫頭喊道,“哥,喚林哥!”哪怕事先有打招呼,還是讓人驚喜的熱淚盈眶。
楊堪揉了把楊芳的頭頂,“你倆長成大姑娘了,芳芳腳怎麼樣,現在沒後遺症吧。”
楊芳的腳再早幾年就好了,可楊堪沒親眼看到,還是有些不放心。
楊芳狠狠搖頭,“早好了。”
轉頭又戳了戳楊慧的腦袋,“在家聽話沒?”
楊慧又委屈又內疚,打從大水後整個人收斂了好多,噙著淚水強嘴,“肯定比你聽話。”
這房子不算小,一眼還看不完格局,沒得楊堪和允喚林看個夠,廚房裏忙活的楊堪父母也走了出來。
兩人喊了人,楊堪爸爸性格內斂,楊堪媽媽從來不是個軟弱的女人,這場麵也隻是紅了眼睛,怕得是一哭就收不了場,趕緊招呼道,“你跟喚林去洗手,馬上就吃飯了。”
客廳裏還坐著小姨一家人,黃允這人沒別的優點,就是臉皮厚。
洪災後拿著各家親戚的錢,倒騰call機賠了,轉頭去了浙江,聽小姨說在義烏混得是風生水起,前幾年又將親戚的錢還上,隻是利息和時間損失通通沒補上。
席間,黃允還是管不住他這張嘴,“我聽大姨夫說你們在深圳買了套郊區的院子,那有什麼用啊,知道現在溫州炒房多熱嗎?要買就買商品房。”
楊堪媽還是知道兒子的口味,做的都是楊堪和喚林愛吃的,楊堪幫喚林夾了菜,衝他媽媽道,“還是我媽做得飯好吃。”旋即又淡淡回答黃允的問題,“我和喚林住久了,不願意換,他喜歡就買了。”
他和喚林在深圳這麼久,身邊也沒個女人,家裏哪怕什麼都不說,親戚也能猜個**不離十,他和允喚林的事情,成了親戚間公開的秘密。
“那也不能這麼折騰錢啊。”黃允還是那副就他見多識廣,別人都是井底之蛙的樣子,“姨父他們也不勸著點。”
“這個好吃。”楊堪對他媽媽的手藝讚不絕口,回答黃允的話又是另一幅不鹹不淡的口氣,“也不是很偏,反正有車。”
提起有車,黃允覺得是楊堪跟他較上勁了,心想誰還沒個車啊,“你倆就是不知道現在房價炒得有多厲害,人都是一大早排著隊在售樓廳等著…”
“你小商品的生意不做了?改做炒房了?”楊堪突然打斷道。
這幾年義烏小商品市場也飛速發展,趕上得都淘上第一批金。
黃允嗨了一聲,“是啊,炒房來得快啊,那批發生意,錢都進了貨了,貨賣出還得等人給錢,哪有炒房快啊。”
楊堪不置可否,黃允還蹬鼻子上臉,非得貶低人一頓,“我看著風向的,你倆趕緊把那院子脫手了,聽我…”
“院子要拆遷了。”一直沒開腔的允喚林赫然開口,“郊區那片兒都得拆,連廠房都要拆,商業中心以後得往那移。”
剛剛還誇誇其談的黃允聽到拆遷兩個字,嘴邊張了張,又閉上,幹笑了兩聲,“你倆還是看著房價的嘛,知道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