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下官有一些粗淺的想法(1 / 2)

嚴成錦和王守仁站在徐恕身後,工部的都水清吏司郎中不在,其他工部官員都在這裏。

今日工部遭到言官彈劾,花在冶鐵方麵的靡費太多,如今太平盛世,戊字庫和廣積庫,儲存的兵器和農具足夠,應當停罷鐵課才是。

工部尚書徐貫皺著眉頭:“停罷鐵課容易,如此多工人,應當如何安置?”

每一座爐,從鑿礦搬運,到煽爐巡爐,有數百人不等,今年的冶鐵量就達到了五十二萬斤。

其中三十八萬斤都是官冶,可見要遣散多少人。

在座的官員,畫圖紙都是一把好手,可想民生問題,著實需要引經據典,查閱資料,深入思考一番。

真有點難為他們了。

對於大明的冶鐵,嚴成錦還算熟悉。

雖然洪武年間,停罷了各處的官冶,開放民間冶煉,但英宗在位時,戰事不斷,總不能讓民間冶煉兵器吧?

所以,官冶還是保留了下來,隻是產量占比低了一些。

這群蠢如豬狗的言官,竟想關掉冶鐵。

鐵是工業之母啊,冶鐵不僅不能關,還要大肆發展。

嚴成錦思索一陣,仔細推敲,想了各種紕漏的可能,漸漸在心中有了答案。

可如何最小減少裝逼的成份,把解決方法說出來?

嗯,這是個難題。

嚴成錦知道徐貫。

徐貫是個治水能臣,位高權重,辦起事情來十分狠厲,帶過的官員,都害怕他。

壓根不懂治水,也敢拍著胸脯對弘治皇帝說“沒啥問題”,當即走馬上任。

之所以敢如此硬氣,完全是因為徐貫有個了不得的親戚,寧壽侯張鶴齡。

徐貫的小妾的姐姐,正好是張鶴齡的愛妾。

當初,徐貫當上工部尚書,張鶴齡在暗中也出了一把力。

徐貫這個人,也貪銀子,但也辦實事。

過不了半年,他就要致仕了,關心官冶的工人安置,就是為致仕之後,留個身後名。

也算是順手做了一件好事。

嚴成錦看到了曾鑒,他坐在徐貫身邊,恨不得抓耳撓腮。

一刻鍾過去,工部個個官員搖頭歎息,養著就要被言官彈劾,這有解決的法子嗎?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有解決的法子。

直到散會,也沒得出個方案來。

曾府,

這時,工部左侍郎曾鑒,正在家中的書房站著,一個老儒生攤開宣紙,準備舞文弄墨。

曾鑒有個癖好,就是自己不寫,喜歡看書法大家寫。

那些流暢的筆墨,油光發亮,字跡還未幹,光滑順暢,越大越舒服,讓他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愉悅感。

曾鑒心煩意亂的時候,就喜歡看著儒生寫大字,也不說話,默默地站在書案旁,發愣。

他想升任本部尚書,可碰到了一個難題。

如今,工部尚書徐貫有致仕的意向。

反觀如今有可能升遷的,禮部左侍郎傅瀚,左都禦史閔珪都是很強勁的對手。

橫在身前的難題,正是今日徐貫提出的停罷官冶。

若能解決,他必定順利升遷。

“老爺,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王越大人來了。”下人來稟報。

曾鑒撇撇嘴:“他來作什麼,又想送禮?本官是清官,不見。”

下人支支吾吾:“王大人說,他不是來送禮的,而且他說,想來給大人親自寫大字,寫多少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