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鄉縣並不貧瘠,相反,良田充裕,之所以清貧,是因良鄉投獻嚴重,皇莊和官田太多。
聽牟斌說,良鄉知縣張賢為人清明,對百姓還不錯。
嚴成錦怕良鄉成賊窩,朝廷開倉賑濟,將賑濟點搬到了良鄉,流民心中感激,填飽肚子暫時不會想著叛亂。
但朝廷不會一直賑濟下去。
單憑張賢沒有辦法解決,嚴成錦才要來良鄉一趟。
一旦沒了賑濟,又沒有生計,流民隻能活活餓死。
朝廷不讓流民在京城乞討,有些流民直接去了荊襄。
留在此處的,都是一些拖家帶口的人,長途跋涉,或許死在路上,隻能留下來,多活一天是一天。
嚴成錦知道,流民想要的是一份生計。
大明沒有大規模重工業,更沒有動輒吸納幾十萬人的大廠。
隻有服務業,當服務員和做奴才,選擇題二選一,不能再多了,再多也沒有了。
這行競爭十分激烈,相比於流民的數量,酒樓和大戶人家能提供的工作崗位太少。
也不是是個人就要,對五官還有要求。
流民不種田,又進不了服務行業,隻能當乞丐,不能怪他們有手有腳還當流民。
王守仁掏出身上僅有的二兩銀子,遞給他們:“謝過大哥的茶水,這是茶水錢。”
許四慌了:“一碗涼水,還是從河邊打的,哪裏敢收您二兩銀子。”
“…………”嚴成錦慶幸自己沒喝。
王守仁子再三推讓,許四感恩戴德地跪下,對著嚴成錦等人行大禮。
王守仁一年發的俸祿,也就十一二兩銀子,一個月的俸祿,算是沒了。
進了良鄉縣城,嚴成錦瞧見,街道上的許多商鋪,掛著出售。
街道不冷清,有許多流民。
進了良鄉縣的衙門,找到知縣張賢。
“這位是翰苑的王大人。”嚴成錦替王守仁介紹。
王守仁麵色如常,對於嚴成錦的操作,已經習慣了。
“下官見過王大人。”張賢行禮道。
王守仁疑惑地問:“街上的商鋪,怎麼都出售了?”
張賢歎息一聲:“流民湧進良鄉,到處都傳這裏要變成匪窩,商賈那裏還敢在這裏做買賣,再加上流民也沒有銀子,幹脆把店賣了。”
“先將這些流民入黃冊。”嚴成錦道。
黃冊就是大明的戶口籍,流民之所以稱為流民,就是因為沒有戶籍。
入了良鄉縣的黃冊,今後就是良鄉縣的人了。
張賢打量著嚴成錦:“敢問您是?”
“這是朝中禦史,嚴大人。”王守仁道。
雖然朝廷的禦史比外頭欽差大臣還厲害,張賢卻不怕,反問道:“都入良鄉縣,無田無地,今後如何養活?”
這兩日流民湧向良鄉,張賢頭都大了。
無奈之下,隻好先讓流民搭草棚安置下來。
沒回答張賢的問題,嚴成錦卻道:“這是朝廷對良鄉的照拂,日後的良鄉不可限量。”
張賢苦著一張臉,你管這叫照拂,我真是謝謝您了。
嚴成錦道:“本官還有事想向張大人請教。”
……
次日清晨,
張賢打開衙門的大門,卻懵了。
眼前,流民如同洪水過境一般,往一個方向湧去,他連忙拉住一個人問:“你們這是要去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