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善意的忽悠(2 / 2)

隻見,文吏輕點貨物,“九十個單筒宋氏望遠鏡,一個二兩銀子,共六兩銀子,給你票據。”

領頭的商人連忙掏出六兩銀子,拿了票據,繼續趕車。

良鄉推行新稅,讓曾鑒詫異的是,過往的商販皆自覺交出銀兩。

他不知道,關卡附近有分巡道和兵備道,稍有不對,官兵就會過來拿人。

商販們犯不著為了這點銀子,和朝廷對著幹,良鄉就像一個大寶庫,有許多新奇的玩意兒,賣到他處能把銀子賺回來。

到了良鄉時,曾鑒張著嘴巴,熙熙攘攘的人流,車隊堵在街道中間,到處都是商人和商販,壓根就過不去。

商鋪林立在兩旁,家家皆人滿為患。

有一家嶄新的店鋪,人流裏外三層,圍在店鋪的門前。

“東家,這是什麼?”

“良鄉新出的打穀機,踩著這個踏板,將稻杆伸入其中,滾筒就能將稻穀打下來,黍稷也能脫。”

“這玩意兒賣到的江南,能賺不少的銀子。”

曾鑒看了一會兒。

若猜得不錯,定然是宋景折騰出來的。

這小子麵相木訥,動起手來靈巧無比,還精通算學。

關鍵在於這跟牛皮帶子,曾鑒瞧了許久,才看出來這東西的結構,夥計踩著踏板,滾筒就轉動了。

另一個商鋪小販吆喝:“火氣旺,就用雲南黑藥牙膏,添加草藥精華,用過都說好。”

牙膏?

隻見夥計手裏拿著瓶子,裏頭倒出來些黑白摻雜的粉末。

曾鑒牙不好,不由動了心思。

下人提醒一句:“老爺,再耽擱一會兒回去天就黑了。”

戀戀不舍移開步子,尋到良鄉的衙門,自報了家門,問看門的小吏宋景在何處。

小吏帶他來到郊外,這裏聚集著許多流民,拿著鐵具開墾和搬運。

“這是在做什麼?”曾鑒疑惑。

小吏稟報:“架設水渠,開墾出更多的良田來。”

宋景拿著尺子衡量水渠兩邊的寬度,曾鑒心頭一喜,站在他身後幹咳一聲。

宋景回頭瞧見他,急忙行禮:“老師怎麼來良鄉了。”

“你在此做什麼,弄得如此髒穢不堪,成何體統?”

“學生想做一個水車,水渠水位太低,高處的田地無法通水,架設了水車,能開出更多的田來。”

“歇會兒。”曾鑒卻沒坐下來,周圍都是泥巴,實在沒地方坐。

宋景慚愧:“恩師掛念,還勞恩師來良鄉一趟。”

“還給你帶了一本為師整理的講義,想來是沒工夫給你講了,你自己認真看。”

宋景心懷感激:“謝過恩師!”

“怎不見嚴成錦那個家夥?”曾鑒納悶。

宋景抬手一指,嚴成錦並未穿官服,在一個知縣麵前指手畫腳,那知縣連連點頭。

“挖水渠位置不能太低,太低水灌溉不足,兩邊的堤岸要切記加固,以防水位上漲將堤岸衝垮。”

“大人所言極是。”張賢頭上還包著白布。

嚴成錦瞧見了曾鑒走過來,便將他打發走了。

“曾大人好。”

“老夫聽說賢侄推行攤丁入畝,折騰得雞飛狗跳,此事並非小事,朝中許多大臣的眼睛盯著良鄉呢,賢侄可是要推行天下?”曾鑒問。

要推行也是陛下推行,我嚴成錦僅限於技術指導。“曾大人別擔心,下官是不會推行天下的。”

曾鑒放下心來:“那就好,你不知道深淺,鬧不好要出人命的。”

我又怎會不知道,若是真不知道,早就如同穿越者大軍一般,金手指點滿,大刀闊斧的幹了,何必如此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