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還不知京城的事,嚴成錦跟他斷了聯係,許久沒派人來了。
他又收了三個門生。
草棚成了學堂,流民給他做了一張書案,白日在此教一教千字文,到了傍晚就去說書。
在良鄉極受歡迎,很快連良鄉的百姓也知道,草棚區有個叫程青山的說書先生,講得極好。
連王不歲也知道了,跟著工坊的流民來看看。
“這不是程敏政嗎?”
王不歲差點沒喊出來,怎麼成了這副落魄模樣……
入夜,良鄉的草棚,燈火微黃。
衙門公告,娃娃明日能去縣裏的私塾上學,梁中樂壞了,手上動作飛快:“大父給你們編兩個書簍,明日到私塾上學去。”
“大父,我不想去學堂。”
“說什麼胡話!”梁中一巴掌拍在梁小二的屁股上。
哇地一聲,梁小二哭了出來:“我想跟程先生,程先生會說書。”
“說書將來能有出息?青山能有私塾的先生厲害?那私塾是縣裏的士紳辦的,請了縣裏最好的先生。”梁中瞪著他道。
梁小一有些怯弱:“大父,我也不想上學堂。”
梁中正要揍這兩個小子,有人在外頭喊了一聲:“老梁,給我家崽子也編一個,明日給你結工錢。”
“好!”
梁中帶著兩個媳婦編書簍,草棚區不少娃要去學堂,他們連夜趕製,能編幾個就是幾個。
次日一大早,天邊還是青冥色,草棚裏燃起了炊煙。
梁中給鄉民們送書簍去,一夜功夫,就編出來十二個,回到家裏,大兒媳婦將燒餅做好。
“又跑去青山那兒了?”梁中不見兩個孫子。
大兒媳道:“爹,由他們吧,去私塾也考不上功名。”
梁中歎息一聲,搖了搖頭。
許久沒收到嚴成錦的信,打開信時,程敏政激動地熱淚盈眶。
“居然有五個銅板?”
程敏政小心翼翼地將五個銅板,收進兜裏裏,明日上街頭,買兩個肉包子改善一下夥食。
再看信中的內容。
“賢侄要以老夫的名義,修一座藏書館,供天下讀書人借閱?”
程敏政瞪大眼睛,這一回嚴成錦沒惜字如金。
寫了兩百餘字。
程敏政想不明白,給嚴成錦回了信:建個藏書館供天下人借閱,就能洗涮老夫的名聲了?
在午門前的下馬碑,
“你小子為何總是喜歡折騰良鄉?”李東陽沒好氣問。
良鄉是大明的義鳥,將來連弗朗機人也要漂洋過海來送銀子,嚴成錦恭敬道:“因為下官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說人話!”
“良鄉流民眾多,此舉不僅惠及京城的書生,流民子弟也能承惠陛下的聖恩。”
大明文化發展繁榮,在於百姓的識字率比其他朝代高。
在兩京十三省建立藏書館,將讓大明文化繁榮更加繁榮。
傅翰笑道:“在殿上,本官也是為朝廷著想,嚴大人也是為朝廷效力,還望不要放在心上。”
若不說此話,或許此事過去了。
這麼一說,反倒讓嚴成錦慎重起來。
“傅翰不是怕我,而是怕都察院金牌禦史的身份,彈劾勝率百分百,在朝堂上扇一耳光,回頭又給一顆糖,你當我嚴成錦是什麼人,你兒子?”片刻功夫,嚴成錦思索許多。
傅翰見他半天不吭聲,便問:“賢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