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
嚴成錦鋪開白紙,畫出流程思維導圖。
“京杭大運河北起通州,若是將良鄉挖出一條河道,與盧溝河相通,就彙入了京杭大運河。”
良鄉作為大明的小商品中心,天下的義鳥。
有內港作為運輸的渠道,良鄉,勢必會成為北方的“江南”。
“建造藏書館,掏空了良鄉的府庫,要向陛下要靡費。”
分析後,嚴成錦犯難了。
陛下恨不得將國庫含在嘴裏,怎麼讓他吐出銀子來?
“我若提起要銀子,此時,韓文定會跳出來反對,想要國庫的銀子,還得過韓文這關。”
頓時,白紙上又多了一個小boss攔在路上。
嚴成錦在紙上寫了幾個字。
個禦史抱著一大堆資料典籍,從庫房裏出來,踉蹌走回值房。
一聲厲喝,差點給他嚇死。
“方學!你將典籍抱出來做什麼!”戴姍氣急敗壞。
禦史回過頭,慚愧道:“大人,是老高兄要,讓我來取……”
嚴成錦來都察院之前,他是都察院的金牌禦史,嚴成錦來了之後……
一切都變了啊!
連大人也對他大呼小叫了。
翻開幾本典籍來看,戴姍心中疑惑,這家夥要十三道禦史傳回的運河記載做什麼?
背負著手,大步走進值房,東窗有個文靜的禦史正在寫寫畫畫。
又在趕業務呢?
戴姍老臉笑出褶子:“成錦啊,彈劾誰呢?”
“下官,在想向陛下請奏,將良鄉連接入京杭運河中。”嚴成錦恭敬道。
方學連忙把典籍放在書案上。
戴姍想不明白:“你上奏就是,將這些典籍搬出來做什麼?”
“下官要將這些典籍看完,再上奏。”
你丫腦子進水了吧?
但又覺得這樣說不太好……
戴姍連忙道:“賢侄啊,不必如此慎重。”
嚴成錦頷首點頭,手卻很老實的翻開典籍,逐一查看。
見勸他也不聽,戴姍搖搖頭轉身離開,沒走出幾步,卻聽見身後響起:
“方學兄可知道,韓文大人家住何處?”
戴姍回頭來,氣得跳腳:“你上奏,打聽韓文的府址做什麼?”
“下官隻是隨口問問,大人不必如此慎重。”
等戴姍走後,方學小聲對嚴成錦道:“老高兄,現在可以教在下彈劾之道了吧?”
“彈劾不過兩字而已。”
“哪兩個?”
嚴成錦湊到方學耳邊,說了兩個字,方學麵色凝固。
……
下了早朝,
弘治皇帝看到良鄉知縣張賢的疏奏,內閣票擬,等他批紅。
“良鄉請奏要開鑿水路?”
定然又是嚴成錦的主意,此子不敢直接諫言,便讓張賢諫言。
弘治皇帝吩咐一旁的牟斌:“讓嚴成錦自己來。”
嚴成錦拿著一副草圖,來到暖閣覲見弘治皇帝:“陛下,臣懇請挖通良鄉至盧溝河的河道。”
“良鄉要開河運?”李東陽詫異。
良鄉擁有許多的小商品,漕運是大明主要的運輸通道,良鄉可以通過盧溝河加入到漕運當中。
弘治皇帝若無其事道:“良鄉開漕運,可是為了疏通江南一帶的商路?”
嚴成錦準備祭出精心準備的第一個理由。
“是為了疏通南北的商路,也是為了養活良鄉的流民,入冬之後,來良鄉的商人少了,倉庫和塌房裏囤積著舊貨,工坊無法開工,流民就要挨餓。
若讓流民去挖良鄉到盧溝河的水道,就有了生計。”
弘治皇帝頷首點頭:“此事你決定便好,不必稟報朕。”
“陛下,臣是來要靡費的……”
弘治皇帝老臉微微一動,前朝當年開漕運河道,動用了數以萬計的流民,隻是光給口糧就動用了無數靡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