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大明艦隊帶回的銀山(2 / 2)

雖然守住了大同鎮,但明軍這次耗費的軍餉極大,靡費多用在了火器上。

劉健沉吟:“達延汗一統草原各部,愈發難以對付了。”

“臣以為,還是盡早出兵,攻打韃靼為好。”秦紘看向弘治皇帝。

弘治皇帝思索片刻,卻搖搖頭:“待盛世到來,再懾服四海不遲。”

韃靼強大,打起來恐怕要三五年,大明也要元氣大傷,盛世就更遠了。

秦紘欲言又止,盛世何其之難,需幾代帝王,將功績積攢起來,豈是一朝之功?

馬文升見狀,也不勸諫。

弘治皇帝看向站在殿上謙恭有禮的宋景,臉色愈發喜歡:“宋卿家雖為一介書生,不通兵法馬政,卻能以火器輔以朝廷退敵,當記首功。

傳朕旨意,升任工部營繕清吏司主事,米俸加五十石!”

韓苑調派官員,需經過觀政,連嚴成錦也不例外。

能直接調任工部,這是莫大的榮幸!

下了朝,宋景回到府上,即便在京城,夫人也像在老家那般操勞。

讓他做了一台織機,每日織造,向良鄉工坊賣絲綢,補貼家用。

宋景輕聲道:“夫人今日殺一隻**,有喜。”

黃氏麵頰如桃花一般泛紅,來京城後不久,她便有了身孕。

肚子已微微隆起。

但夫君木訥,每夜摟著她就寢,也未察覺,今日竟然知道了。

黃氏輕笑:“我每夜睡在夫君側旁,有孕三月有餘你也未發覺,夫君今日怎麼開竅了……”

宋景宛如木頭,站在原地:“為夫說的喜事,是嚴大人讓我北上立了軍功,升遷至工部主事……”

黃氏僵住了。

但她知道,夫君為人木訥。

除了讀書和搗鼓家什之外,絲毫不懂處世之道,連買肉要稱斤,也要囑咐。

“西市的肉販還未打樣,我買二斤豚肉和一壺好酒,你給嚴大人送去。”

嚴府,

嚴成錦瞧見,宋景送來的豬肉和酒,感到頗為詫異。

教宋景許多為人處事之道,他就是學不會。

今日開竅了?

宋景拿著禮,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夫人讓學生來送給大人。”

嚴成錦有些失望,讓宋景變得世故真是難為他了。

“給何能吃吧,本官不會吃的。”

…………

八月的夏風,如變得清爽。

一匹快馬極速奔至午門,探子手裏沒有奏報,卻飛速朝錦衣衛值房跑去。

“牟大人,去滿剌加國建監獄的劉瑾回來了,真有銀山!”

錦衣衛探子報。

牟斌腦袋嗡地一下,放下書,真有銀山啊。

他連忙從值房出來,跑去奉天殿。

良鄉衙門,應當很快就會傳疏奏來。

但錦衣衛的消息,要更快一些,才能被叫作錦衣衛。

他大步走進奉天殿壓抑著聲音:

“陛下,去滿加剌國建監獄的劉瑾回來了,有銀山。”

短短幾字,讓弘治皇帝心花怒放,疲憊宛如秋風掃落葉,一掃而盡。

“有多少?”

“這個、臣沒問清楚。”牟斌汗顏。

韓文飛快心算,擔憂道:“造船和出海花去大量銀兩,少於五十萬兩,就虧本了。”

李東陽全然沒在聽,心情激動難以平複。

弘治皇帝見狀,忙不迭問:“李師傅可是身子不適?”

“不是…是我兒兆先,回來了!”李東陽抬起袖子,抹了抹濕潤的眼角。

此時,良鄉。

李兆先再次踏上大明的土地,他竟忍不住感慨,天下之大,良鄉不過偏居一隅。

慶幸當初於到嚴成錦,沒考取功名,尋找到他真正想做的事,遊曆四海。

“快搬出來曬曬。”

劉瑾命人抬著木板出來。

橡膠樹都發芽了,他用瓦盆種在木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