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嚴成錦快步來到大殿,站在李東陽身側。
內閣大臣和六部大臣,微微側目。
嚴成錦知道不必多說,陛下已知道文華殿的情況,看來是時候說出自己的計策了。
弘治皇帝能斷定:“如此下去,隻怕藩王隻能無功而返,人性已固,想讓他們棄惡從良,何等之難。”
劉健微微點頭,聖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不錯。
但藩王們根性已成,跟他們講大明律和皇明祖訓,無異於雞同鴨講。
一時間,李東陽等人垂頭苦思。
“陛下,臣倒是有一個計策,不知……”
還沒等嚴成錦說完,弘治皇帝便打斷:“說罷!休要再三委婉。”
嚴成錦卻道:“為保各位藩王學有所成,計策不可泄露半分。
說之前,還請殿上的大人,立一份保密字據,內閣自是不用。”
朝堂上,隻有內閣和六部部堂。
馬文升感覺被冒犯了:“嚴成錦!不說便罷,還要本官立字據?!”
弘治皇帝沉吟片刻,微微點頭,片刻後,六部部堂乖乖在字據上簽字。
隨後,交給嚴成錦。
嚴成錦道:“陛下不如將九位藩王貶為流民,流放至良鄉,考核過者,才可回封地。”
“這,將藩王變為流民,虧你想得出來,流民粗鄙不堪,若被人打死……”劉健自知說過頭了,聲音戛然而止。
打死就打死……
“臣以為不可,此舉毫無章法!”謝遷道。
幸虧讓眾人簽了保密協議。
李東陽沉吟片刻後,卻道:“臣倒以為可行。”
“李公你?”
“賓之,不可因此子是你學生,故而偏袒!”
劉健等人驚呼,想不到李東陽竟倒戈了。
嚴成錦也有些意外,不過李東陽定不是因為他。
麵對百官的質疑,李東陽不慌不忙:“明初時,高皇帝三令五申,讓藩王節儉,可周王朱橚卻不以為然。
直至周王看到百姓尋食草根,哀鴻遍野,才知百姓疾苦,故而洗心革麵,嚐遍百草,著《袖珍方》。
陛下,不身為民,不知民之疾苦啊!”
朱橚是朱棣的親弟弟,同母所出。
他著作的醫術,對後世有極大的貢獻,堪稱明朝神農。
雖然不可能人人都成為朱橚,但這些王爺不知流民疾苦,倒是真的。
嚴成錦看向弘治皇帝,有李東陽支持,就看陛下如何決斷了。
弘治皇帝目光變得堅定起來,道:“朕一直在想,朕與藩王同出一脈,為何差距甚遠,聽李師傅此言,朕終於是知道了,傳旨吧!”
“陛下,榮王生性紈絝,稍有不喜就打人,若是他不去?”
“還要朕教你嗎!”
蕭敬連忙去辦,親自去十王府宣旨。
九王聽聞了旨意,貶為流民?庶民和流民有巨大差別,庶民還有戶籍,流民連戶籍都沒有。
陛下瘋了!
藩王們嚷嚷著要麵聖,看究竟是哪個狗官的諫言!
“蕭公公,你敢假傳詔旨,這詔旨定是假的,本王不去!”
“本王要入宮見太皇太後!”
“拿刀來!本王宰了你這狗太監!”榮王朱祐樞拔出了刀,真敢向蕭敬捅來。
蕭敬眼疾手快,躲了過去,敏捷地奪過朱祐樞的刀。
朱宸濠倒是冷靜:“敢問蕭公公,藩王大計如何評定?”